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

上传日期:2021-03-28 18:05:25 / 研报作者:马祥云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pdf
大小:100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

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
文本预览:

《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年报点评:普惠金融标杆,核心负债优势鲜明-21032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建设银行2020年营业收入7558.58亿元,同比增长7.1%;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2710.50亿元,同比增长1.6%,对应EPS为1.06元/股。

期末总资产28.13万亿元,较期初增长10.6%;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资产为2.26万亿,较期初增长8.02%,对应BVPS为9.06元/股。

由于前期银保监会已披露国有大行的全年经营指标,因此建设银行盈利增速转正符合我们预期。

投资要点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建设银行作为普惠金融标杆,2020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及增量均为市场第一,全年盈利增速转正增长1.6%。

股东回报方面,分红比例维持30.0%高水准,显著提振了高股息投资者的预期。

不过,大力投放公司贷款也令建设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降低26BP至13.62%,但在大型银行中依然领先。

展望2021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贷款利率触底回升,国有大行的净息差有望企稳,资产质量趋势改善,而当前估值仍接近历史底部,我们坚定看好估值回升。

预计建设银行2021、2022年盈利增速分别为6.9%、5.7%,目前A股/H股估值对应0.71x/0.55x2021PB、6.2x/4.8x2021PE,当前静态股息率4.60%/5.99%,维持“买入”评级。

资产&负债:普惠金融高速领跑,公司贷款增长20.1%,存款强劲增长12.0%领先可比银行。

①资产端:建设银行2020年总资产规模增长10.6%,作为国有大行,贷款和债券投资是拉动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尤其建设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持续发力。

i)贷款总额全年增长11.7%,其中公司贷款高增长20.1%,在全年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接近80%,下半年明显压降了票据贴现额度,将信贷资源全面投放至对公及小微贷款,个人贷款中的经营性贷款也同比增长近1.9倍至1384.81亿元。

同时,传统优势的零售信贷仍保持可观增长,按揭贷款降速增长9.9%,信用卡和消费贷则分别增长11.4%、39.6%,整体信贷投放力度非常积极。

ii)投资资产增长11.9%,其中债券投资增长14.0%。

②负债端:总负债增长11.0%,存款增长是核心亮点,增速12.0%领先于可比大型银行,其中主要是个人客户的存款大幅增长17.0%,个人客户占比上升至50.1%,近几年加大核心负债拓展力度取得了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活期存款的占比稳定于53.8%,较期初下行1.43pct,并没有像可比大型银行及头部零售银行那样明显提升,主要源于建设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本身长期领先,占比已经很高,所以在“高息揽储”全面从严监管的环境下,可以逆势凭借更有吸引力的存款收益率拉动一部分增量客户。

净息差:新口径下全年同比下行13BP,贷款预计仍受重定价影响,负债成本回落、存款成本微增。

年报调整财务口径,将信用卡分期收入一次性重分类至利息净收入(此前计入手续费收入),虽然不影响经营实质,但改变了净息差、生息资产、手续费等指标数据,并追溯调整2019年。

新口径下,2020年净息差2.19%,同口径下同比下滑13BP,下滑幅度与前三季度(未调整财务口径时)基本相当,利息净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7.2%,增速相对优异。

具体来看:①资产端的公司贷款不受财务口径调整影响,全年收益率4.12%,较2019年下行29BP,基本等同于1年期LPR全年30BP的降幅,同时全年收益率较上半年的4.22%进一步下行10BP,考虑LPR在3月以后并未调整,我们判断这是存量贷款重定价造成的影响。

②资产端的个人贷款受财务口径调整影响显著,主要是“信用卡分期”被计入生息资产、相应的分期收益也被计入利息收入,拉高净息差。

分析2019年追溯调整的数据可以看出,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在新口径下增加了4059亿元,来自于信用卡分期,同时利息收入在新口径下也新增了263.9亿元,可以估算出信用卡分期的平均收益率约6.5%,高于建设银行个人贷款的平均收益率。

因此,本次财务口径调整会拉高净息差指标,但同时对应减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造成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降低。

③负债端的总成本率同比下行3BP至1.73%,较上半年也下行2BP,主要因为下半年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的成本率进一步下行。

核心的存款成本率全年1.59%,仍然保持领先可比大型银行的优势地位,较2019年上行2BP,较2020年上半年上行1BP,2018年以来存款成本持续上行的趋势有所放缓。

如前文所述,考虑建设银行本身在存款端活期占比及成本率有优势,因此把握严监管环境带来的机遇,可以用更有吸引力的存款收益率拉动增量客户和存款规模,因此存款成本下半年没有降低。

展望后市,我们判断国有大行的净息差有望企稳,下半年预计逐步扩张。

尽管一季度净息差预计仍将受到重定价影响而小幅回落,但在经济持续复苏、信贷供不应求的环境下,新发放贷款利率预计开始回升,同时大型银行的负债成本也得益于监管环境而保持平稳。

总体上,我们建议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趋势保持理性乐观。

非利息收入:全年同口径增长6.8%,财富管理类业务推动手续费增长。

①财富管理类业务受益于权益市场火热、理财转型深化等因素,是2020年财富管理型银行的普遍增长点。

建设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2.8%,主要由代销基金等业务推动;理财产品业务增长3.9%,主要由理财业务平稳转型推动。

2020年末,建设银行的合计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22万亿,同比增长3.7%,其中表内的保本理财已基本清退,年末仅剩568.54亿元。

此外,私人银行AUM也实现了17.9%高速增长,达到1.78万亿。

②银行卡手续费及信贷承诺手续费收入,均受疫情冲击同比下滑。

不过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长13.0%,得益于稳步提升的线上经营优势,网络支付交易额逐步提升。

③手续费以外的非利息收入中,部分子公司保险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带动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1%。

此外,投资收益同比下滑5.4%,主要是结构性存款规模增加和委外投资规模缩减导致。

公允价值损益在四季度大幅回升,得益于债市波动估值回升。

支出端:成本收入比创近年来新低,资产减值四季度回落驱动盈利增速转正。

建设银行全年成本收入比为25.12%,同比明显下降1.41pct,公司本年加强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受益于疫情下阶段性社保减免的政策,员工成本支出同比下滑。

此外,第四季度单季仅计提321.8亿元信用减值,单季同比下降39.4%,是盈利增速转正的核心。

2020年四个季度的信用减值分别为491.2、622.6、499.4、321.8亿元,下半年减值计提收窄是优质银行的普遍趋势。

不良率仍在上行,但不良认定严格、拨备覆盖率相对充足,资产质量理性乐观。

①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1.56%,环比三季度继续上行3BP,连续三个季度不良“双升”,主要反映疫情影响。

不过,建设银行的不良认定历来非常严格,2017年起就已经把逾期贷款全面纳入不良口径,领先于同业。

2020年末,逾期贷款比例1.09%,同比下行6BP,但关注类贷款比例上行2PB至2.95%,全年“双升”,预计受到大力投放信贷的影响,未来仍需持续关注资产质量状况。

由于四季度信用减值收窄,因此拨备覆盖率较三季度小幅下滑3.92pct至213.59%,与国有大行趋势一致,市场已有预期。

②展望2021年,我们建议对大型银行的资产质量理性乐观。

目前经济增长基础仍比较薄弱,作为将大量信贷资源投向实体和小微的国有大行,资产质量仍需关注。

但同时,资产质量指标比以往更扎实,不良新生成压力从趋势上得到缓解,无需过度担忧。

风险提示:1)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2)银行利差持续收窄;3)信贷融资需求低迷。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