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大华股份-002236-中移动定增战略入股,助力AI应用落地-210329

《华安证券-大华股份-002236-中移动定增战略入股,助力AI应用落地-21032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大华股份-002236-中移动定增战略入股,助力AI应用落地-21032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况公司于3月27日发布系列公告,拟以定向增发股份方式,引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具体投资主体为中移动全资子公司中移资本。 具体而言,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向中移资本发行股票3.12亿股,发行价格为17.94元/股,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56亿元,用于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杭州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西安及西南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公司与中国移动、中移资本签订《附条件的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经过我们的测算,此次战略投资若顺利实施,中国移动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有望达到9.43%,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有望多维度实现资源协同公司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我们认为双方有望在市场开拓、解决方案联合开发、技术创新、产业合作等多个维度实现优势互补、战略协同,从而助力公司AI转型战略的落地深化。 1)市场开拓方面:中移动拥有政企客户超过1000万、自有及合作渠道网点超30万,工业、农业、教育、政务、医疗、交通、金融等DICT行业解决方案收入超260亿元,在品牌、渠道、客户和产品方面有强大的优势,有望为大华的渠道下沉、商机共享、解决方案整合提供战略支持。 尤其是公司当前正逐渐从摄像头硬件企业向AI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中移动有望为公司的行业拓展带来帮助。 2)产品及解决方案联合研发方面:中移动有望与大华围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行业数字化转型等业务场景,在智慧视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视频技术、行业应用软件、多维感知系统、行业端到端解决方案、5G专网与智能社会等方面共同开展研发。 3)技术创新合作方面:中移动5G+AICDE战略和云网技术有望与大华在视频业务平台能力、5G+边缘计算行业视频能力、芯片等技术能力方面联合共建。 中移动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九天平台)将与大华在行业人工智能算法、前沿基础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方面能力对接,提升大华AI的核心竞争力。 4)产业合作方面:双方有望在先进技术及智能制造领域共同挖掘优势的产业投资机会,探索多种形式的资本合作,深化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共同推动实现价值贡献、生态构建和产投协同。 此次定向增发若顺利实施,中移动有望投入56亿元成为大华股份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达到9.43%。 我们认为双方的合作力度是空前的。 伴随AI技术向行业赋能落地,AI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行业know-how。 而中移动深耕企业ICT领域多年,大华与之的战略合作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加深入的行业理解,助力公司AI转型的顺利推进。 募资56亿元投入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研发,强化AI落地能力公司此次通过定增引入中移动战略投资者,有望募资基金56亿元,用于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杭州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西安及西南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我们认为这些定增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强化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拟募资8.90亿/10.05亿投入西安研发中心和西南研发中心,其中西安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行业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和前沿基础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西南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5G、物联网和多维感知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储备。 我们认为核心技术是科技企业竞争的主要壁垒,公司此次投入资金用于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等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有望在技术方面保持领先。 2)完善AI场景化落地能力:公司拟募资9.30亿元投入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 我们认为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的本质就是AI的场景化落地能力。 公司有望通过此次定增,强化视图和数据中台的建设,加强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为各行业打造应用软件平台,满足行业AI落地的场景化需求。 3)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拟募资7.76亿元投入杭州智能制造基地二期的建设,我们认为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有望通过引进自动化装配设备,提高产品的生产、研发、测试和销售效率,提升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的精细化生产有助于降本增效,从而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实现供应链的可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软件平台加速构建,场景化落地能力带来AI龙头价值重估公司当前致力于成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主要依托于“一体系、两平台”的架构,其中“一体系”就是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构建分层解耦的统一软件平台架构。 而“两平台”主要是指面向城市级与企业级的组件化、模块化应用平台,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面向各个行业的场景化落地能力。 2020年,公司在平台构建和场景落地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软件平台:公司依托五大研究院,持续打造视图智能引擎和数据智能引擎。 当前公司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超过千人,硕博人数占比超98%。 公司研发了20多个细分行业的算法方案、100多项场景化算法功能;沉淀数据标准1500余项,数据标签超万个,专业模型1300余个。 在平台的模块复用方面,公司已经沉淀近千个行业小场景模块,同时面向省区开发中心和合作伙伴开放数百个高级API协议,从而使得面向行业可以实现产品的积木化组装和敏捷开发,发布效率提升40%。 在平台的对外开放方面,公司2020年完成自研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巨灵”的全面升级,实现算法能力的开放。 此外,公司的软件平台还可以实现业务模型开放、场景解决方案开放等多个层次的对外开放。 2)场景化落地:目前公司已经在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养殖、智慧水利、智慧金融、智慧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落地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能力、优化安全体系。 我们认为公司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已经不仅局限于摄像头视觉数据的分析应用,而是融合了视觉、温度、烟感等多种传感设备,实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实现AI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