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

上传日期:2021-03-30 15:57:44 / 研报作者:张超王宏涛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pdf
大小:5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

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年报点评: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10330(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3月26日公告,2020年公司营收36.24亿元(+21.34%),归母净利润1.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8亿元),毛利率28.34%(+1.06pcts),净利率3.56%(+28.98pcts)。

投资要点:公司收入逆势增长,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争端对公司供应链和客户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公司营收(36.24亿元,+21.34%)逆势增长,主要原因有三方面:智慧农机市场和专业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高精度板卡出货量大幅增长;信息装备整体市场需求旺盛,信息装备业务订单饱满,实现快速增长;智能网联业务收购的远特科技在2020年全年并表。

同时,公司营业利润(1.69亿元,较2019年增长9.29亿元)、归母净利润(1.47亿元,较2019年增长7.98亿元)与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较2019年增长7.63亿元)均扭亏为盈,并创下历史新高,扣除2019年以及2020年的商誉减值损失(公司2019年商誉减值损失5.52亿元,2020年商誉减值损失0.14亿元)影响,公司2020年营业利润为1.83亿元(较2019年增长3.91亿元),主要原因系包括公司成本和费用支出下降、营业收入增加、同时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增加影响所致。

具体来看,公司主营业务由基础产品业务、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业务、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四方面组成。

基础产品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13.28亿元,+6.03%)稳定增长,特别是公司从事卫星导航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和芯星通在收入(4.06亿元,+68.28%)和净利润(0.93亿元,+137.91%)上均显著增长。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公司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模块/板卡产品在农业机械、地基增强、驾考驾培、测量测绘、机器人等主要应用领域收入增加,微波陶瓷元器件与上年基本持平,5G建设带来客户需求新的增长所致。

同时,公司基础产品业务的毛利率(45.29%,+4.74pcts)有所提升,子公司和芯星通的净利润率(22.95%,+6.72pcts)显著提升,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公司高技术附加值基础产品收入的占比提升所致。

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该业务收入(19.17亿元,+29.33%)增长快速,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总体来看,该业务可继续拆分到汽车智能网联及汽车工程服务两部分。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收入(10.75亿元,+63.13%)出现显著增长,主要原因包括长安、吉利等主要客户收入增长,同时公司于2019年收购的远特科技在2020年全年并表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公司该业务经营主体北斗智联的净利润(-1.12亿元,较2019年亏损降低1.34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汽车工程服务经营主体为是公司收购的德国子公司in-tech的主要业务,受益于报告期内克服疫情影响,业务稳定,公司子公司in-tech收入(8.42亿元,+2.37%)有所增长,同时,公司减少了针对未来不确定业务的投入,剥离了油改电的e-troFit业务,将主要资源聚集在工程测试服务能力的市场开拓和提升上,并利用德国短时工作制等优惠政策,以及通过降本、控费等措施,使子公司in-tech实现了净利润(0.63亿元,较2019年增长0.71亿元)的扭亏为盈。

信息装备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该业务收入(3.10亿元,+85.34%)大幅增长,主要系在行业回暖复苏和客户需求增长背景下,公司利用前期在天通通信及装备配套上的布局卡位优势,发挥长期在信息装备领域积累的整体优势所致。

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方面,公司收入(0.70亿元,-18.10%)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导致所有在建项目均有较大延期,未能如期验收,同时,政府财政大幅缩减,船载终端升级项目规模压缩,公司运营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

另一方面,公司该业务归母净利润(0.12亿元,+129.26%)出现大幅度增长,主要系降本增效及国家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外协采购成本的减少、本期内收回长账龄应收款项,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对损益产生的正向影响所致。

重点关注公司募投项目进展及商誉价值较高的子公司发展情况三费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5.41%,-1.86pcts)、管理费用率(13.05,-1.79pcts)、财务费用率(1.20%,-0.52pcts)均有所下降;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收入增加,疫情影响以及公司严控费用支出等。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6亿元,+203.27%)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严格执行信用政策,销售回款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0.16亿元,-99.20%)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2019年购买理财产品,收回投资本金及收回理财收益,本期无理财投资影响所致,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4.08亿元,-84.99%)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2019年支付了远特科技股权2.98亿元收购款和杭州凯立剩余股权1.46亿元收购款项,同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支出现金流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2亿元,+640.91%),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收到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所致。

其他财务数据方面,公司存货(8.19亿元,+2.96%)有所增长,其中,原材料(3.00亿元,+19.46%)及在产品(0.94亿元,+56.54%)增长明显,或表明公司在加大备货力度,同时公司存货中还包含发出产品(1.40亿,+42.17%),未来也有望确认至利润表。

另外,2020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7.50亿元,部分资金将用于佳利电子“5G通信用核心射频元器件扩能及测试验证环境建设项目”、北斗智联“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扩建项目”,我们认为,以上项目的开展有望提高公司基础产品以及汽车智联业务板块的产能,有助于市场的拓展及盈利能力的改善,建议重点关注项目进展情况。

同时,在报告期末,公司仍有商誉10.16亿元(占总资产14.31%),主要来自收购华信天线、佳利电子、intechGmbH、RxNetworksInc.等子公司所形成,建议重点关注以上几个公司子公司所处行业及其业绩变化情况。

公司卫星导航基础产品技术积淀深厚,持续聚焦北斗+生态布局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我国较早进入卫星导航产业的企业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在卫星导航,5G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进行布局,主营业务包括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

其中,基础产品业务和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业务2020年合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89.51%,是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

①基础产品业务公司的基础产品包括主要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测量测绘、精准农业等领域的导航芯片/模块/板卡系列产品、导航定位天线及通讯产品、辅助导航定位服务,主要应用于通讯基站、IOT、WIFI等智能终端的微波陶瓷元器件及组件产品,以及主要应用于测量测绘、形变监测、物流及医药行业信息采集等领域的行业终端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在基础产品业务上的研发投入重点包括高精度高性能高集成度北斗/GNSSSOC芯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网联车载一体化天线研制及批产化、TD-LTE智能终端研发、5G通信用基站授时天线研发、北斗三号通用型终端研发、5G通信用射频模组基板建设项目、5G通信用核心射频元器件研制及产能建设以及高频高Q值LTCC材料开发及产品应用技术开发等领域。

在2020年11月,公司在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发布了22nm和芯星云NebulasIV芯片,该芯片实现了射频与基带、RTK与PPP高精度算法、抗干扰与SoC一体化,获得了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根据公司披露,22nm芯片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我们认为,基础产品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与公司的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及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其他三大业务存在协同性。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预计,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有望超过4000亿元。

而在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新一代北斗产业终端设备将有望伴随北斗三号系统的应用推广迎来快速发展期,芯片、板块、模组、数据处理、天线等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作为各北斗应用终端的共同设备基础,需求也将伴随北斗应用市场下游的拓展保持稳定的增长,公司22nm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GNSS芯片的量产,也将有助于公司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基础产品市场抢占先机,而产能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有望促使公司基础产品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提升。

②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公司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智能中控、液晶数字仪表、远程信息处理器、集成式智能座舱以及相关车载电子产品,用于实现汽车的导航定位、车联网、车载娱乐、综合信息显示等功能,主要客户以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商及配套厂商为主;汽车工程服务是2017年通过收购德国in-tech布局的海外业务,主要包括整车的电子电器(E/E)系统集成、车辆密集测试、E/E结构&汽车电子开发、驱动/底盘/动力/车身/信息娱乐/车联网等子系统的测试;软件开发主要是汽车电子软件开发,包括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信息娱乐、车联网。

汽车工程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宝马,奥迪、大众及戴姆勒等汽车生产厂商。

2020年,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一体”业务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和仪表等主要产品,并布局安全仪表、微座舱创新;“左翼”业务布局高精度定位相关产品、5G+V2X、视觉感知等产品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右翼”业务布局车载电子软件,客户定位各大主机厂OEM及其软件子公司、座舱电子Tier1、车载功能方案商等。

从我国2020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及1.9%(分别较2019年收窄5.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复苏,特别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出现同比增长。

根据中汽协副秘书长预测,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步回升,消费需求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2021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

根据公司披露,受到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客户多以国内自主品牌为主,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智能网联业务总体毛利率仍偏低。

尽管2020年公司子公司北斗智联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其仍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认为,国内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总体市场需求有望增长,但竞争也将持续加剧,未来,借助公司的卫星导航技术对智能网联业务的赋能,结合公司在整合资源,聚焦下游优质客户以及降本增效的举措,公司该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而公司汽车工程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客户以海外汽车厂商居多,国外汽车产业的复苏与相关汽车厂商所在地疫情恢复情况关联较大,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