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

上传日期:2021-03-31 10:16:12 / 研报作者:方竞李少青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pdf
大小:70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

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
文本预览:

《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小米集团~W-1810.HK-新十年新征程,三大维度探析小米汽车战略-21033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将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本次公告引发热议,当下市场对小米造车的缘由、竞争优势及技术储备等仍有不解之处,在此我们选取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深度剖析公司汽车战略规划。

1、缘由:全新赛道补全AIoT拼图电动汽车是最大的个人消费品,参考Gartner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及车后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元,10倍于手机市场。

汽车制造占国内GDP约10%,经济支柱效应凸显。

小米目前稳居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相较日益拥挤的智能手机赛道,电动汽车将给予小米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纯电动方兴未艾,市场竞争势力分散。

据乘联会统计,2020年我国汽车市场纯电动车渗透率仅为4%,燃油、混动、增程仍为主流。

预计2030年渗透率将达24%,纯电动市场分额分散,市占率最高的比亚迪份额仅为15.5%,尚无巨头,新入局者机遇广阔。

智能电动汽车是小米智能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截止2020年Q4,小米AIoT平台设备连接数已达3.25亿台,围绕智能手机形成了完备的物联网生态。

而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加入,小米AIoT生态圈将进一步拓展,形成智能生活应用场景的全覆盖。

2、机遇:智能化带来切入蓝海的绝佳契机电动汽车行业浪潮澎湃。

以新能源为基,打造了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而智能化的加持,则给予电子/互联网企业切入蓝海的绝佳契机。

我们认为当下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呈现以下几大特征:(1)硬件软件加速融合:过去数年间,汽车更多是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硬件性能、安全保障等是核心卖点。

而当下,从自动泊车、智能避障到自动驾驶,软件功能正逐渐成为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

(2)全新交互入口:随着车联网应用场景的丰富,电动汽车业已成为除电脑、手机、电视外重要的交互及娱乐入口。

(3)互联网商业模式:新兴电动车品牌如特斯拉正摆脱传统汽车销售的4S店模式,线上订购,预约试驾等,越来越多依赖互联网的通道及宣发效应,互联网思维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流。

小米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和IoT龙头,有丰富的智能硬件和软件平台开发经验,成立至今凭借其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线上市场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依靠完备的产品生态积累了高度忠诚的米粉用户,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新领域再次复刻成功经验。

3、挑战:人才供应链有待完善,资金雄厚蓄势待发相较传统汽车及造车新势力,小米电动车业务甫一立项,就得到业内普遍关注。

虽然我们对其有坚定信心,但挑战仍不可忽视。

人才/技术储备:小米作为智能机龙头厂商,在软件算法领域有足够多的积累,Infotainment、Telematics等硬件与手机亦有一定共通之处。

但在电池、电机、电控、底盘等领域并无多少积累,需要快速搭建人才梯队。

作为应对,小米前期通过产业基金及公司战投部门投资了部分汽车产业链项目及公司,同时小米可以通过直接挖掘市场优秀团队进行补充,最后不排除小米和第三方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研发和生产。

供应链挑战:汽车供应链和智能手机/传统智能消费硬件供应链无论从具体厂商、认证标准、采购模式、备货周期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

作为应对:①小米会推动手机、智能硬件等业务现有供应链的复用,如摄像头、面板等同样也是汽车的重要零组件;②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优势,截至2020年Q4,小米投资的企业家数已经超过310家,这些投资的企业当中不乏一些优质的汽车电子和半导体企业,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米未来的供应链资源;③在新供应链开发和管理方面,小米可以凭借其多年积累的产品经验、品牌优势和供应链管理优势快速获取优质供应链资源。

资金储备:电动汽车业务的开展,前期无疑会消耗海量资金。

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例,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登陆美股IPO时分别融资金额达11.52亿美元、10.93亿美元、17.2亿美元。

而这三家企业伴随着新车不断交付,2020年毛利率齐齐转正,市值也不断攀升。

那么对于小米而言,资金实力又如何呢?小米集团2020年报中,现金及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其他流动资产,合计高达1082.7亿人民币。

此外公司还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表现,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高达218.8亿人民币。

足以支撑造车业务的资金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26.06亿元、4213.85亿元和4937.2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221亿元和267亿元,对应3月30日收盘价PE分别为32倍、25倍和20倍。

考虑到公司在国内手机和IoT行业的龙头地位,及潜在造车业务的推动,公司有望在行业格局的变化中进一步成长,维持公司2021年8790亿元(约10000亿港元)的市值目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反复,影响手机销量;竞争格局变化,利润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供应链安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