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

上传日期:2021-04-01 10:24:22 / 研报作者:卢日鑫2019年水晶球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第1名
谢超波施静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pdf
大小:108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

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
文本预览:

《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一):履行减排职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蓄势待发-210401(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碳达峰碳中和的底层驱动力。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近年来,相比于1951-1980年的平均温度,2001-2019年全球地表温度显著升高约0.6-1摄氏度,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是使相当一部分人口暴露在缺水和高温的风险下。

根据Nordhaus测算,在全球升温1-4℃的不同情景下,气候变暖的总成本和风险相当于全球每年损失1%-5%的GDP。

全球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在碳捕捉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控制碳排放(能源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行碳交易)为可行之道。

政策驱动的排放权需求是碳交易产业链最关键的因素。

欧美国家通过碳关税等手段将减排成本转移至出口国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高化石燃料比重及高碳排放强度生产水平制约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因此开展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碳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机制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碳市场由试点起步,向全国统一发展。

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起先后建立了包含深圳、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和福建8个碳排放交易试点。

交易的对象包括强制减排机制下的碳排放配额以及自愿减排机制下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

2021年6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启动,预计初期仅纳入电厂企业,后期择机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

此前碳交易试点中,覆盖行业主要为传统高耗能和能源行业,各试点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的差异有一定创新。

全国统一碳市场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多个参与主体或能获益。

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

基于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2025年全国碳排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

以当前8个试点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活跃度中间水平1%保守估算,未来中国年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额潜力在21亿以上。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由于我国的碳减排和碳交易尚处于行业的初期阶段,参与碳交易产业链相关业务的一些公司将受益,主要有以下几类:1)推行碳排放权交易主线下,垃圾焚烧企业或从CCER交易中获益,推荐伟明环保(603568,买入)、瀚蓝环境(600323,买入)、建议关注上海环境(601200,未评级)、三峰环境(601827,未评级)、旺能环境(002034,未评级)。

2)随着碳交易持续推进,持股碳交易所相关企业或能获益,关注深圳能源(000027,未评级)、长源电力(000966,未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造成企业转型减产,排放权需求不足;CCER准入标准不确定性,减排量供给过剩;统一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未能如期开启。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