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

上传日期:2021-04-01 13:38:24 / 研报作者:张天丰张清清胡道恒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pdf
大小:57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

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
文本预览:

《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中信特钢-000708-2020年度报告点评:产能与需求共振助力增长,全球化叠加进口替代开辟空间-210401(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是全球最大特钢生产企业,具备较强抵御周期波动能力。

特钢下游消费端涵盖汽车、机械、能源和军工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壁垒较高,客户对产品认证周期较长。

公司作为特钢龙头企业深耕市场多年,凭借高度差异化服务和先期介入的营销模式,与下游行业龙头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客户分散且同类产品市占率高(高标准轴承钢、高端汽车钢市占率60%以上),因此公司订单的可持续性较强。

2020年全球经济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但受益于国内机械、汽车、新能源用特钢需求结构性扩张和较强的客户粘性,公司实现商品坯材产量1452万吨(+5.77%),销量1399万吨(+5.43%),同时在汽车、机械、轴承和能源领域产品销量分别同比增长5.8%(占25.4%)、6.4%(占33.2%)、10.2%(占12%)和4.3%(占20.2%)。

“三位一体”体制优势是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拥有央企背景、具有港资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苏南民企的灵活高效决策机制,“三位一体”体制优势保障公司能够快速、灵活响应市场变化,也使得公司具有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

尽管2020年公司吨钢售价小幅下降,但得益于原料降本(2020年铁矿石涨价背景下公司吨钢原料成本下降48元至3245元/吨),其综合毛利率仅下降0.5个百分点至17.97%(行业内代表牌号45#钢销售利润率下降2.6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每年设定具体降本指标,良好的运营体制有助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青岛环保搬迁项目助力优质产能扩张。

目前公司拥有优特钢产能约1400万吨,启动的青岛特钢环保搬迁项目将新增坯材年产能113万吨(+8.1%,项目已完成62%,有望2021年下半年投产)。

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的汽车、机械、能源等装备制造业将恢复趋势性扩张,考虑到2021年公司计划销售坯材1433万吨(+2.43%),公司业绩有望随周期性的产能投放而持续增长。

产品结构持续高端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持续大力开发新品种,坚持贴合市场需求的高研发投入,高端产品销量增长显著(2020年+23.1%)。

其中,公司的“三高一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国防装备用特钢材料销量增长超40%。

考虑到军工特钢毛利率显著高于民品(国内军品毛利率通常在40%以上),高端产品放量有助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实施逆周期并购上海电气钢管,能源用钢管行业集中度提升。

继并购大冶特钢、青岛特钢、靖江特钢和浙江泰富钢管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后,2021年1月公司成功竞得上海电气钢管40%股权(成交价为4亿元,参与管理),后者核心资产为天津钢管51.02%股权,天津钢管拥有350万吨无缝钢管产能(占国内约8%,行业第一)。

考虑到天津钢管在能源管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无缝钢管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收购将对公司原有能源钢管业务(150万吨,占国内约3%)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此外,当前国内优特钢和无缝管行业集中度均有待提高,公司拥有充沛的经营性现金流和货币资金,配合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为未来更多的外延式并购业务提供支撑。

全球化和高端特钢国产替代为公司开辟成长空间。

世界各国特钢年出口量合计约为3000万吨,而中国实际特钢出口仅占15%左右,按产能占比来看合理的市场份额应达到50%(1500万吨)以上,对于公司当前1400万吨特钢产能而言成长空间巨大。

尽管2020年公司产品出口受海外需求疲软影响而下降(出口量/公司销量降至11.4%),但随着海外需求复苏,公司出口业务将显著改善并迈向可持续性扩张。

此外,中国的高端特钢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的市场容量达到300亿元/年以上。

公司正加快推进“卡脖子”材料攻关,这将为公司的产品结构优化和业绩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00.23亿元、816.23亿元和814.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05亿元、76.61亿元、82.16亿元;EPS分别为1.37元、1.52元和1.63元,对应PE分别为18.58X、16.75X和15.62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价格风险;2、宏观经济风险;3、企业经营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