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水泥行业: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库存持续走低,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210406

《中信证券-水泥行业: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库存持续走低,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210406(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水泥行业: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库存持续走低,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210406(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需求整体继续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出货回升,库存普降,全国价格上涨,同比高于去年同期。 随着下游需求恢复,本周行业出货环比有所上升,全国范围出货率87.3%,环比+7.8%,去年同期(4月第一周)为72.8%;区域上看,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出货率为77.5%/50.0%/97.8%/88.2%/102.2%/89.5%/68.8%,随着天气好转,水泥需求得到迅速恢复,不同地区企业出货环比增加10%-20%。 本周库存环比下滑(全国平均库容48.6%,环比-3.9pcts),全国各地库存均有所下降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本周全国高标水泥吨价格为450.7元(环比+8.2元),其中华东(环比+4元至487元)、西南(环比+25元至385元)、华中(环比-7元至477元)、华南(环比+35元至522元)环比上涨,全国均价较去年同期高20.5元。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碳排放配额初期将免费发放。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征求意见稿,确定碳交易的具体实施细节。 其中,碳排放权的分配方案确定包括有偿和无偿两种方法,初期以免费为主。 向重点排放单位有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产生的收入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管理。 我们预计水泥行业初期将按照基线法确定的标准获得免费排放权,超额排放部分需要购买排放权,或缴纳罚款。 结合近日,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求推广磷石膏在生产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利用。 同时鼓励多产业协同利用,上游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打通部门间、行业间堵点和痛点。 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水泥的原料来源将更加生态环保,应用降低原料中含碳物质的比例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水泥行业“碳达峰”。 地方陆续出台错峰生产常态化细则,错峰生产趋于常态化和差异化。 继两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推进全国错峰生产常态化运行后,黑龙江哈尔滨、安徽省等地陆续下达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1)与两部委下发的文件相比,地方落实常态化错峰的时段有一定区别,但整体错峰天数保持一致;2)安徽省在落实中将常态化错峰与差异化错峰结合起来,对于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要求的错峰时间(A~D级企业的要求分别为自行错峰/30天/60天/90天)。 我们认为,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调节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错峰生产常态化在地方层面陆续落实,将有助于错峰生产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力度,推动格局继续改善,料长期巩固已初步建立的价格体系;同时,差异化错峰也有利于环保排放水平较好的水泥龙头企业拥有更好的市场话语权。 节后国内市场逐步启动;较低的库容水平料将为开春提供价格修复支持,水泥价格企稳回升料将持续。 从发货及库存上看,当前时点库存低于2019、2020年水平,当前时点发货率高于2019、2020年水平(以春节时点计);价格上看,开春前北方区域料保持稳定,华东华南价格料呈现季节性回调,考虑长三角沿江熟料价格已实现三轮上涨,且海外逐步复工导致进口熟料冲击相对减轻,三月中下旬价格已迎来企稳回升,4月趋势料将持续,2021全年看价格料呈现高位中枢稳定;从盈利上看,考虑煤炭供需紧张明显缓解,2021年企业盈利同比料保持稳健。 区域上推荐下游率先迎来复工、且中长期需求稳健的华东、华中、华南区域。 风险因素:雨水扰动;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逆周期政策不达预期;煤价上涨超预期等。 投资策略:雨水天气逐渐减弱,各区域库存普降至低位,全国价格环比持续上行,高于去年同期。 水泥行业将首批纳入碳交易试点,预计供给格局将持续改善,支撑价格中枢维持高位。 节后国内市场逐步启动;较低的库容水平料将为开春提供价格修复支持,三月中下旬价格已迎来企稳回升,四月料将持续。 2021全年看价格料呈现高位中枢稳定;从盈利上看,考虑煤炭供需紧张明显缓解,2021年企业盈利同比料保持稳健。 标的上推荐下游率先迎来复工、长期需求空间稳健的华南、华东区域,推荐龙头优势凸显的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塔牌集团、华润水泥控股,建议关注中国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