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鹏元-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互联网贷款监管加码,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210406

《中证鹏元-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互联网贷款监管加码,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210406(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证鹏元-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互联网贷款监管加码,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210406(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内容:(1)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加强,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行为。 近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互联网联合贷款体量和占比较高,风险隐患累积,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的必要性上升。 银保监会2020年以来先后发文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2021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互联网贷款业务涉及合作机构的,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应当由商业银行独立有效开展;二是新增多项管理定量指标,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同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三是严控跨区域经营,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2)本次互联网贷款监管新政利好头部银行,部分中小银行整改以及业务、营收维持压力较大,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我们认为本次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升级,将给头部银行带来较大的机遇,而部分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整改压力: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大型城商行在内的部分头部银行自主开展零售贷款业务优势明显且零售业务风控体系、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突出,资本规模较为雄厚,合作机构更为分散,未来合作中谈判地位或将提升,且不受新政中互联网贷款地域限制未来其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将具有更大的优势。 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其自主获客、自主风控能力相对薄弱,现阶段其互联网联合贷款的营销、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基本由合作互联网机构把控,自主建设压力较大,且其高度依赖于单一互联网合作机构获取资产,本次新增的合作机构集中度定量管理指标将导致其单一合作机构合作业务规模压降压力较大;在异地展业限制情况下,地方中小银行将难以再依靠互联网贷款业务实现跨地域贷款业务扩张,中小银行零售业务拓展和转型需要寻找其他发力点,将面临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