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快评号外第386期:2021年11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托底地产,疫情制约消费-211215

《招商银行-快评号外第386期:2021年11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托底地产,疫情制约消费-21121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银行-快评号外第386期:2021年11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托底地产,疫情制约消费-21121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1月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3.8%(市场预期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3.9%(市场预期3.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5.2%(市场预期5.3%),其中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0.2%,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6.0%,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3.7%。 一、生产:工业连月回升,服务业仍受扰动在煤电保供和旺盛出口支撑下,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升。 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上月回升0.3pct,两年平均增速5.4%,较上月加快0.2pct。 随着保供政策推进,一方面,煤炭生产带动采矿业增加值增速上升0.2pct至6.2%,另一方面,电热生产供应业保持稳定增长,支撑公共事业部门增加值增速维持在11.1%。 受出口景气和限电限产缓解支撑,制造业生产增速加快,同比和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上升0.4pct和0.3pct至2.9%和5.3%,其中医药、计算机、电气机械等行业均保持高增长。 前瞻地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导下,保供将继续支撑采矿业和公共事业生产稳定增长,“双控”“双碳”约束有望缓解,但随着出口景气回落,叠加总需求较弱,明年工业生产增长动能仍将趋弱。 疫情持续扰动服务业修复。 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回落0.7pct至3.1%,两年平均增速边际上行0.1pct至5.6%。 11月中旬,国内零星疫情受控回落,但防疫措施仍处收尾阶段未大幅放松,11月末疫情再度小幅抬头,均对服务业修复造成持续干扰。 前瞻地看,冬季病毒传播加强、叠加海外Omicron变种输入的隐忧,服务业修复仍将受到防疫举措的制约。 二、固定资产投资:整体稳定,结构调整1-11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3.9%,比1-10月加快0.1pct;11月份环比增长0.19%。 (1)房地产:政策托底反弹尽管商品房销售仍处在下滑通道,但在监管持续积极表态“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的推动下,商品房销售热度反弹。 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两年平均增速有所恢复,分别较上月回升3.1pct和1.7pct至-1.8%、-0.4%。 受房地产开发贷和按揭贷款迅速到位的提振,房企现金流紧张的情况边际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节奏放缓,尤其是竣工面积大幅增长。 11月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回升12.1pct、2.4pct和36.0pct至-21.0%、-24.7%和15.4%。 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稳定市场预期,第三批集中供地政策有所放松,一方面优质地块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在房企竞拍资格、保证金比例、配建要求、销售限制、拿地付款周期等条款方面放宽,但房企态度依然谨慎。 从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1城情况来看,与第二批相比,溢价率进一步下滑1.6pct至2.4%,同时流拍率下降9.9pct至18.0%,但流拍率仍较第一批集中供地大幅上升。 11月融资政策继续调整,个贷积压情况明显改善,房企到位资金、国内贷款及个人按揭贷款的两年平均增速边际回升,但定金及预收款增速仍下滑。 11月房企到位资金两年平均增速4.4%,较上月上升2.6pct,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分别为-7.0%和14.4%,边际回升0.1pct和7.6pct,而定金及预收款增速继续回落2.5pct至-1.9%。 前瞻地看,尽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本月出现触底反弹迹象,但在惯性驱动下,房地产下行期将延续至明年,投资增速或降至1.3%。 未来房地产业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市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对商品房形成部分替代,从第三批集中供地情况看,不少城市已增加了保障性住房地块的供应。 (2)基建:增长不及预期11月基建投资仍然疲弱。 1-11月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降至-0.2,两年平均1.6%,比1-10月下降0.3pct,当月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下降2pct至-0.9%,再次出现回落。 从结构上看,电热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运仓储邮政业的增速均出现回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依旧低迷。 尽管跨周期调节政策力度不断提升,但基建投资增速再次出现下降,表明其仍面临一些约束。 首先,虽然11月专项债已基本发放完毕,但由于发行后置以及冬季来临,年内项目无法开工形成投资。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紧张,再加上年底保民生工作任务较重,可能难以分拨资金用于基建投资。 前瞻地看,明年财政政策仍将保持积极,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或保持稳定,政府债券发行在上半年将延续高位水平。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指向财政支出有望加速,基建投资进度提前。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出现改善。 (3)制造业:增长势头较强制造业投资依旧保持高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1-11月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4.7%,比1-10月上升0.7pct。 11月当月两年平均增长11.2%,比10月上升4.1pct。 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源于高技术、出口和原材料加工相关产业,同时以食品烟酒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也在缓慢恢复之中。 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速,1-11月累计同比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7.4%,比1-10月上升0.8pct。 当前我国新动能产业处于成长期,预计将对制造业投资构成长期支撑。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当前投资恢复较好的行业集中于计算机电子设备、专用设备等与出口相关的行业,以及黑色金属、石油、化工等受价格上涨、利润增长驱动的行业。 此外,随着消费的缓慢修复,下游消费品行业投资逐渐回升,食品烟酒、纺织、造纸等行业的两年平均增速已恢复正增长。 前瞻地看,制造业投资增长动能料将衰减。 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明年外需回落、内需偏弱将对企业经营预期造成不利影响;二是中下游企业利润增长承压将抑制其投资动力;三是上游企业扩产仍受“双碳”“双控”政策约束。 三、消费:疫情拖累重现受多地疫情复发影响,11月消费修复动能边际减弱。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4.0%,与上月持平。 11月同比增长3.9%,较上月回落1.0pct,两年平均增长4.4%。 11月消费复苏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受疫情压制,餐饮消费增速持续回落。 11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回落0.4pct至4.8%,而餐饮消费大幅下降4.0pct至-2.7%,再次落入负区间。 二是受“双十一”活动拉动,线上消费活跃,网上商品和服务消费比重持续上升,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24.5%,较上月提高0.8pct。 三是新经济相关品类消费增长放缓。 芯片短缺情况有所缓解,带动汽车行业增速回升2.5pct至-9.0%,但复苏节奏较慢;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通讯器材大幅回落34.5pct至0.3%。 前瞻地看,长短期均存在拖累消费修复的因素,预计明年消费仍将缓慢增长。 短期看,疫情在全国呈现散点状爆发,叠加Omicron病毒入境,年底消费将继续受到压制。 长期看,居民收入增长分化持续、企业利润受挤压以及房地产下行期地方政府财政承压,都将对消费复苏构成压力。 四、前瞻:“稳增长”可期总体来看,11月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需求方面,消费受疫情影响增速再度回落,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稳定,制造业投资的边际上升是主要支撑力量,而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下行区间,基建投资尚待发力。 供给方面,工业生产虽小幅回升,但需求疲弱将持续对生产造成抑制。 服务业生产则不断受到疫情扰动,恢复仍需时日。 前瞻地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释放出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提出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未来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将逐步发力,托底经济增长。 随着政策明显转向,经济底部有望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