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终端需求望回暖,燃料电池迎政策产业共振-210411

《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终端需求望回暖,燃料电池迎政策产业共振-2104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终端需求望回暖,燃料电池迎政策产业共振-21041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发改委电价政策进一步提升今年新增装机确定性,并开始明确平价后时代项目电价长效机制;组件招标陆续启动,Q2需求有望逐步回暖。 近日,国家发改委就2021年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征求意见,简单来说。 此前3月能源局征求意见的政策文件负责确定项目指标的分配原则,而发改委本次征求意见的政策则负责确定拿到指标项目的上网电价水平。 此次政策文件的要点包括:1)明确2021年起新核准的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2)明确了2021年新核准的项目按照消纳机制分为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两大类的电价规则;3)明确户用项目2021年仍有3分/度的全电量补贴,且为补贴最后一年;4)光热示范项目2021年底前并网可享受1.05元/度,之后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文件内容整体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值得强调的影响主要是:1)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新增光伏项目电价继续下行、且部分电量需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政策导向,存量19/20年两批平价示范项目(约50GW)的政策红利和指标稀缺性凸显,持有相关指标的业主年内并网动力强;2)首次明确2021年户用补贴强度,且明确为补贴最后一年,户用存在抢装需求,预计全年户用装机有望冲击15GW(同比+50%);3)2021年各省新能源上网指导价已全面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产业链提效降本的诉求长期存在,只有能够通过引领技术进步、提升生产与供应链管理效率等方式,在产品成本和品质性能上保持领先的企业,才能够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产业链方面,本周的重要事件包括大唐5GW组件集采开标、中广核今年第一批组件集采启动、中环官宣4月硅片价格上调。 3月中旬启动的大唐5GW组件招标本周如期公布开标结果,整体报价区间仍维持相对高位,且最低价区间有所上移,作为光伏玻璃大幅降价之后的第一次大型组件集采开标,反映出目前组件厂挺价态度坚决,或对后续硅料/硅片涨价仍有较强预期。 此外,本周中广核启动今年第一批组件集采招标,规模700MW(其中500MW用于一个渔光互补项目),供货时间主要集中在Q2-Q3。 从规模、项目类型、交货时间来看,本次招标应该仅能满足中广核今年部分项目需求,本次招标也验证了我们此前一个判断,即:如果项目要在Q2开始安装组件,则招标工作理论上最晚不应超过4月底。 而在下半年硅料价格仍看高、组件降价预期不明的情况下,央企正开始将部分条件较好(对组件价格承受力高、前期工作充分)的项目启动建设,Q2组件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周末中环公布4月硅片定价,较其3月初报价上涨3-8%不等,以可比规格170μm厚度的M6硅片为参考,较3月25日隆基最近一次报价也高出5%(预计隆基大概率跟涨),对应电池/组件成本上升约3分/W,考虑到4月光伏玻璃降价为组件成本已带来6分/1毛/W(单玻/双玻)的降幅,本次硅片涨价后,组件整体成本较3月仍有一定程度下降。 维持“基本面和预期筑底过程中偏左侧布局”的板块投资建议。 新能源车:3月中欧新能源车产销、电池装机延续高景气;锂电材料涨价趋势趋缓;持续关注缺芯造成的供给侧压力。 3月中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 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3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46万辆和253万辆,环比+64%和74%,同比+72%和75%;3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同比+2.5倍)、22.6万辆(同比+2.4倍),连续刷新当月新能源车产销纪录。 主要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比亚迪3月分别实现新能源车销量41,491辆、35,478辆和23,906辆,均高于1月份的38,496辆、15,484辆和20,330辆。 电池方面,3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9.0GWh,同比+225%,环比+61%。 其中三元5.1GWh,同比+129%,环比+53%,铁锂3.9GWh,同比+627.9%,环比+73.7%。 一季度电池装车总量累计23.2GWh,其中三元13.8GWh,占比59.5%;铁锂9.4GWh,占比40.4%。 欧洲九国3月份新能源车销量19.8万台,环比2月份大幅增长103%,3月份欧洲九国电动化率达到17%。 其中销量大国德国、英国、法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6.6万辆、3.9万辆和2.9万辆,环比增长64%、492%和69%。 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欧洲新能源车总销量的85%左右。 展望二季度,特斯拉ModelY、大众ID.4、埃安Y、宏光MINIEV马卡龙等新车型将进一步从供给端拉动需求。 4月份上海车展众多新能源车型推出,今明两年新能源车优质供给将大幅增加。 3月份欧洲和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17%和10%,后续将进入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阶段。 此外,关注二季度芯片短缺和电池供给瓶颈。 二季度汽车缺芯影响幅度或将大于一季度。 相比2019年同期,2021年1-3月国内乘用车产量分别下降4%、增长2%和下降10%,3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在市场消费恢复情况向好的背景下,或与芯片供应问题有关。 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仍将持续影响企业生产节奏,预计二季度影响幅度大于一季度。 中汽协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此前中汽协预计芯片供应紧张下半年就会好转,而按照目前的情况判断,这一问题四季度可能才会明显好转。 本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满产满销,价格稳定;三元正极材料受前驱体价格下降带动,价格仍有小幅下降。 负极材料面对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压力开始酝酿涨价。 电解液仍旧受VC及六氟供应不足价格维持高位。 隔膜需求延续火爆态势,价格稳定。 锂电原材料年后的持续涨价趋势在近几周趋缓,部分环节出现价格下调现象,原材料涨价整体可控。 经测算若价格完全传导至电池厂则电池原材料成本将上涨15%左右,对于有议价能力的龙头电池企业可将成本压力向上下游传导,影响相对较小,非龙头电池厂承压,预计原材料涨价影响将在企业二季度报表中有所体现。 蜂巢能源无钴正极材料在其位于常州金坛的正极材料工厂正式量产下线。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两条产线,可实现多配方工艺生产,如果全部用来生产无钴材料,年产能可达5000吨。 第一批无钴电芯将于6月底在常州二期工厂量产,是一款115AH、1.5倍MEB厚度的电芯。 三元体系中,钴扮演提升材料倍率、循环性能的角色,高镍/无钴方案在维持电池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镍比例,进而提升电池容量。 虽然短期内铁锂、三元仍是供给侧的绝对主流,但电池材料体系的渐进革新对电车续航、快充性能的优化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二线电池厂崛起的潜在机遇。 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其引入大众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基本完成。 大众和国轩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目前大众正在国轩的实验室进行审核验证,向国轩派驻了20人左右的专家团队,完成了对国轩第一批3人的生产管理人员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国轩遴选管理和研发人员。 此前大众CEO冯思瀚表示,到2025年大众在中国的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50Gwh,假设国轩分到三分之一的订单,体量也在50GWh左右,对出货量带动明显。 燃料电池:地方政策不间断,示范城市已箭在弦上,再次强调氢燃料电池板块机会。 本周氢能板块表现活跃,亿华通、美锦能源、雪人股份等个股拉升明显。 短期来看,国家地方政策的持续发声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氢燃料电池整车的放量逻辑,而隆基、阳光、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前瞻性部署则揭示了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长期价值。 我们认为在政策高度支持、产业筹备充分的背景下,2021年FCV高增趋势格外明朗,今年将是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节点,再次重申氢燃料电池板块的投资机会。 本周北京市公开《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指出,在2023年前,将建成37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达到3000辆;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突破万辆,京津冀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以上。 自“以奖代补”政策正式出台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大力推进,2020年9月至今颁布的地方级氢能相关政策超百项,政策态度积极,内容细致,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形成雏形。 考虑北京的政策风向意义,此次氢能实施方案除了对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的直接推动效应外,也将是各地政策制定、落实的参考系。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财政部等5部门近日下发通知,拟将京沪粤冀豫等地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从产业基础、供氢条件、政策铺垫角度看,上述消息提及的几个示范片区均具备较好的推广基础,确有望成为首批示范城市的可行性。 示范城市正式公布将是国内FCV交付起量的发令枪。 本周重要事件发改委就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征求意见;中环4月硅片报价再次上调;大唐5GW组件集采开标;中广核启动2021年第一批700MW组件集采招标;乘联会、中汽协发布3月产销数据;蜂巢无钴正极材料下线;比亚迪纯电全系配套刀片电池;大众战略投资国轩高科获证监会核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 板块配置建议: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僵持格局正逐步化解,对全年需求及龙头企业盈利维持乐观,近期调整后性价比突显,维持重点推荐;新能源车板块板块估值回落提供左侧布局机会,重点关注享涨价红利或格局优化的环节,同时建议关注受益电动化的优质零部件企业;燃料电池迈入商用车规模放量元年,储能及乘用车规模应用也不远;电力设备继续看好碳中和及高比例可再生需求背景下的特高压、能源互联网及工控、低压核心资产。 推荐组合:新能源: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福斯特、海优新材、信义光能、福莱特(A/H)、金晶科技、亚玛顿、通威股份、晶澳科技、信义能源、晶科能源、晶盛机电、中环股份;电车:宁德时代、亿华通、嘉元科技、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德方纳米、璞泰来、鹏辉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电力设备:汇川技术、国电南瑞、正泰电器、东方电缆、良信电器。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执行效果低于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尽管短期政策落地将促使产业链开工逐步恢复正常,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市场情绪,但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光伏产业链,其结构性产能过剩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需求回暖不及预期,或后续有预期外的政策调整(趋严),都将对产业链产品价格及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