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3月欧洲七国+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210411.pdf
大小:83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3月欧洲七国+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210411

光大证券-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3月欧洲七国+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210411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3月欧洲七国+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21041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观察:3月欧洲七国+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21041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欧洲七国+美国:3月新能源汽车注册量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欧洲七国+美国3月注册量为22.8万辆,同比+170%,环比+88%,渗透率为9%,21年SAAR年化注册量为242.6万辆。

纯电动注册量为12.0万辆,同比+117%,环比+92%,渗透率为4%,占新能源车比重为53%。

欧洲七国:新能源车恢复高增长,3月销量同比+184%/环比+101%欧洲七国3月注册量为18.6万辆,同比+184%,环比+101%,渗透率为17%,21年预测销量为218.9万辆。

纯电动注册量为8.8万辆,同比+125%,环比+114%,渗透率为8%,纯电占新能源车比重为48%。

新能源车销量的同比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疫情导致的销量低基数。

(1)3月英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环比高增长,环比增速高达492%。

今年3月,英国新能源车注册量为3.9万辆,同比+112%,环比+492%,渗透率为14%,较上年3月+7pct。

新能源车注册量占欧洲七国比例为21%,21年预测销量为32.0万辆。

纯电动注册量为2.2万辆,同比+88%,环比+526%,渗透率为8%,占新能源车比重为56%。

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疫情导致的第三次全境封锁带来的2月新能源车销售基数大跌(英国2月新能源车注册量仅为0.6万辆,环比-46%);二是由于3、9月为英国变换汽车牌照数字的畅销季;三是政策利好,新能源车抢占部分汽油车市场份额。

随着英国2月宣布的充电设施计划及持续的电动车补贴、电池投资,3月份,英国的BEV和PHEV销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英国3月汽油车的销量同比下跌10%,市场份额从60%下降到48.8%。

(2)欧洲其余六国均实现同环比高增速,渗透率稳步增长,动力强劲。

德国3月注册量为6.6万辆,同比+232%,环比+64%;法国3月注册量为2.9万辆,同比+303%,环比+69%;挪威3月注册量为1.3万辆,同比+39%,环比+54%;瑞典3月注册量为1.8万辆,同比+125%,环比+121%;西班牙3月注册量为0.6万辆,同比+301%,环比+78%;意大利3月注册量为1.5万辆,同比+1036%,环比+80%。

六国新能源车销量实现120%以上同比增速(除挪威39%),主要原因为去年疫情导致的销量低基数。

由于欧洲各国疫情的好转、经济运行逐步回归常态,六国新能源车销量实现50%以上环比增速。

渗透率方面,各国均实现了1pct-2pct的环比增长(除挪威+6pct)。

今年3月,欧洲七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由去年3月的10.6%提升至17%,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意愿强烈。

美国:新能源车回暖走势强劲,3月销量同比+123%/环比+45%美国3月注册量为4.3万辆,同比+123%,环比+45%,渗透率为3%,较上年3月+1pct。

21年预测销量为35.8万辆。

纯电动注册量为1.1万辆,同比+97%,环比+49%,渗透率为2%,占新能源车比重为74%。

美国3月新能源车销量的回暖主要归因于2月份恶劣天气导致的延迟销售以及拜登政府COVID-19救济法案通过后的需求提振。

该法案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补贴,另将150亿美元用于在全美建设50万个电动车充电站。

除此之外,部分参议员要求政府明确全国范围内的燃油车淘汰日期也对销量有一定影响。

投资建议:在海外新能源市场持续景气的情况下,推荐已进入海外车企供应链的企业。

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容百科技、嘉元科技、天赐材料、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当升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三花智控、璞泰来、新宙邦。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方面:乘用车板块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集团(H)、长安汽车和特斯拉;零部件板块关注被错杀的细分行业龙头中鼎股份。

风险提示: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带来负面影响;技术更新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