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

上传日期:2021-04-13 09:09:41 / 研报作者:杨业伟张伟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pdf
大小:49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月金融数据的三个谜团-210413(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信贷社融不弱,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

3月新增信贷2.73万亿,同比少增1200亿元,但考虑到去年3月为疫情后政策极度宽松时期,与19年3月1.69万亿的贷款相比,今年3月贷款表现强劲,超出我们与市场的预期。

从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是推动贷款保持强劲的主要原因。

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1.33万亿,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3657亿元,显示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强劲。

3月社融同比增速虽然在高基数基础上下滑1个百分点至13.3%,但3.34万亿的新增社融依然较19年同期高出4000亿元左右。

高基数同样推动广义货币M1增速放缓至9.4%,狭义货币M1同样小幅下滑至7.1%。

但3月金融数据也存在三个谜团。

谜团一:融资需求来自于何处。

今年1季度7.67万亿的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近6000亿元,特别是中长期贷款,1季度较去年同期多增1.43亿元。

在房地产融资受限,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加强情况下,如此强劲的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来自何处。

谜团二:资金供给来自何方。

1季度信贷社融保持高于市场预期的强劲,7.67万亿的新增贷款按7倍货币乘数计算也需要新增1万亿左右的基础货币,但事实上央行在1季度公开市场操作中基本上是净回笼,合计净回笼6505亿元。

而1季度财政存款较去年同期也是多增1510亿元,并非资金的净投放来源。

央行投放资金有限,但资金面却持续宽松,R007基本上稳定在2.2%附近。

宽松的资金面和偏强的资金需求显示市场有资金供给,那么资金供给来自何方?谜团三:资金流向何处。

1季度信贷社融不弱,同时企业盈利明显改善,房地产销售并不差,按理来说企业现金状况会持续改善。

但M1增速却不升反降,那么投放的资金流向了何处。

对这三个谜团,我们结合央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以及我们的推测,尝试给出不完全的解释。

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制造业部分。

在政策引导和基本面改善带动下,普惠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是1季度中长期贷款增长的主力,根据央行提供数据,2月末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达35.5%和38.8%。

同时,在出口高速增长带动下,制造业盈利和产出增速均处于高位,相应的也产生了融资需求,这将继续推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2月资金供给主要来自财政存款,3月关注外汇占款变化,这可能是资金来源之一。

2月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同比多减8687亿元,财政存款大幅下降为2月提供了充足资金供给。

但3月财政存款近减少4854亿元,同比少减2499亿元,因而财政存款并非3月资金供给来源。

但3月资金面又保持较为宽松状况,甚至在3月中下旬季节性冲击来临时也未出现收紧。

考虑到3月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有所下降,我们猜测央行可能在3月份通过购买外汇释放了人民币资金,这将表现为3月外汇占款的增加,密切关注后续公布3月的外汇占款数据。

企业存款增速下降的同时非银存款增速提升,资金可能部分流向金融市场。

3月M1增速继续回落。

但同时,非金融机构存款却同比多增,3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新增-3280亿元,而20年和19年3月分别为-1.43和-1.13万亿元。

观察今年2月货币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大幅扩张的情况,预计存在部分资金存在进入金融市场情况,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下降的可能。

短期长端利率有望继续震荡向下,2季度信用收缩环境下债市调整压力有限。

1季度信贷社融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高基数因素,2季度信用将平稳收缩,整体债市市场调整压力有限。

同时央行表态短端利率以央行政策利率为准,并将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因而也无需对政府债券供给过度担忧,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将继续在3.0%-3.3%之间震荡。

风险提示:实体融资需求超预期强劲。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