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回天新材-300041-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务板块稳健增长,长远布局深化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210413

《光大证券-回天新材-300041-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务板块稳健增长,长远布局深化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21041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回天新材-300041-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务板块稳健增长,长远布局深化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21041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1:4月8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4亿元,同比增长1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增长37.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03亿元。 2020年ROE为3.32%,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 事件2:4月12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25亿元,同比增长4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6亿元,同比增长35.71%。 持续加强市场开拓,销售收入稳健增长。 2020年,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抢抓行业发展机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主营业务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2020年度胶粘剂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4.92%,公司胶粘剂核心产品有机硅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6%,聚氨酯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1%;厌氧胶、丙烯酸酯胶等其他胶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40%,太阳能电池背膜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32%;光伏硅胶和太阳能电池背膜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72%,聚焦光伏头部客户抢占市场份额;轨道交通车辆用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新品叠瓦导电胶实现标杆客户首单供货,KPC背板、透明板实现批量供货。 2020年,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出口在海外疫情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35%,助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高。 投资扩建新产线提升产能,长远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结合经营规划发展需求,投资扩建新产线,充分释放已有及新增产能供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2020年12月,广州回天拟在广州市花都区投资建设通信电子新材料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实施后,将新增3.93万吨胶粘剂产能,分别应用于单双组分有机硅胶、UV胶(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环氧胶、导热材料、电子/芯片封装胶等领域;2020年12月,上海回天光伏有机硅胶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并顺利建成投产,成品检测核心指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新增约6.07万吨/年光伏单组分和双组分有机硅胶产能,可提供约80GW太阳能电池组件密封胶、灌封胶配套,能有效缓解目前对下游光伏行业的市场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增强行业优势地位,提升公司高技术产品产能与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加强战略深度合作,大力推进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2020年,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聚焦高端应用领域,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深入推进大客户合作,取得华为、宁德时代等战略客户正式供应商资质,重点客户份额提升。 2020年,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战略产品项目储备,对标全球领先的行业标杆客户需求,研发投入1.01亿元,研发项目达成率约80%,重点研发项目包括5G通信导热凝胶、汽车车身结构胶、动力电池结构胶、高导热灌封胶、太阳能背板胶等34项,其中量产阶段15项,研发完成后稳定生产销售9项。 2020年,公司重点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核心产品包括有导热材料、PUR胶、低温环氧胶、UV胶、三防漆等。 其中导热材料项目锁定五大细分行业,规划有十大产品系列,现已通过8款产品测试,构建了国内领先的测试与评价能力。 三防漆项目形成聚氨酯、UV、硅树脂等完整产品线,数十款高端产品可全面承接进口替代。 此外公司还取得了在汽车车身、复合材料结构胶、动力电池结构胶、风挡玻璃胶升级、焊装胶、集装箱结构站接SM胶、透明背板、叠瓦导电胶、无溶剂软包装胶等产品研发方面的显著进展。 2021年一季度销售业绩显著,收入结构改善明显: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电子电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新能源等主要应用行业用胶粘剂、新材料产品销售业绩显著,收入结构中高毛利业务提升明显。 公司通信电子行业客户用胶粘剂进口替代明显加速,在导热材料、三防胶等产品业务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物流行业用胶与汽车用胶销售收入同比增幅50%以上。 此外,公司三防漆、复合材料用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胶、PUR热熔胶、透明背板等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也在稳步推进中。 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海外市场主峰行业和重点地区的优势,2021Q1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0年及2021Q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2年盈利预测,并新增公司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2.88、3.61、4.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7、0.84、0.98元/股,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增长放缓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和下游行业周期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财务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