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2021年一季报前瞻:盈利改善延续-210413

《中信证券-银行业2021年一季报前瞻:盈利改善延续-21041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2021年一季报前瞻:盈利改善延续-210413(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Q1受贷款重定价和上年投资类收益高基数影响,银行板块收入增长或小幅回落,预计一季度营收增速在4.7%左右。 在信用成本小幅下降的支撑下,盈利增速有望延续2020Q3以来的改善趋势,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至5.2%。 全年视角下,息差企稳向上叠加拨备因子改善,后续季度营收与盈利有望逐季改善,预计全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将在7.8%/8.1%左右。 2020年报回顾:营收向好,盈利转正。 从22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看四季度经营情况:1)收入要素稳定,全年营收增速由前三季度的5.1%小幅上升至5.2%,利息净收入增长企稳与中收增长改善为主要原因;2)盈利行业性转正,上述银行全年盈利增速由前三季度的-8.0%上升至0.6%,主要得益于四季度信用成本的显著下降;3)资产质量巩固,四季度22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不良率季度环比有所下降,四季度确认与处置继续推进下,平均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2.3pcts至254.8%,充裕水平总体无虞。 规模展望:扩表有序收敛,预计上市银行当季生息资产增幅回落至4.2%左右。 一季度社融、M2增速双双回落,映射银行扩表速度有序收敛:1)社融增速回落至12.3%左右,较上年末回落1.0pct,主要是去年抗疫贷款集中投放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以及今年政府债券发行后置所致。 2)M2增速回落至9.5%以内,除信贷增速回落带来的存款派生效应减弱外,今年以来以融资类信托压降为代表的非标监管亦有影响。 参考一季度存量社融季度环比增速的下降幅度1.0pct,我们预计20Q1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季度环比增速或回落至4.2%左右,对应同比增速约9.2%,利息净收入增长的规模条件仍较稳定。 定价展望:重定价一次性扰动下,预计单季净息差环比回落2bps左右。 1)资产端: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一次性拉低息差。 2020年末上市银行3个月内到期或重定价贷款占生息资产平均比重为27.2%,结合期限结构假设测算,年初贷款重定价对息差的负向拉低作用在3bps左右。 2)负债端:监管与货币因素促成本平稳运行。 一季度高成本存款监管仍持续推进,料首季存款付息水平保持平稳,此外同业利率步入平稳期,测算一季度上市银行存量同业存单付息率仅小幅上行7bps,升势较上季度明显放缓。 预计2021Q1上市银行单季净息差或环比下降2BPs至2.05%左右。 非息判断:中收增速积极,投资收益受基数制约,预计当季非息收入增速转正。 1)中收增速向好,2020年1季度低基数效应,叠加今年一季度代理收入的快速增长,预计2021Q1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走高至8%左右。 2)投资类收益同比增速受限,去年同期市场利率的快速走低,致上市银行“投资交易类收入/营业收入”达8.1%,显著高于5%-6%的常规水平,高基数效应下,我们预计2021Q1上市银行交投类收入同比下降幅度或在5%左右。 总体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单季非息收入同比增速有望转正至7%左右。 风险展望:抵补能力夯实,信用成本小幅回落。 1)账面资产质量数据稳定,2020年监管引导的严格确认下,上市银行平均“逾期贷款/不良贷款”比例已压降至93%,近年来首度落至100%以内,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的持续修复亦为不良生成向好创造有利条件;2)信用成本高位小幅回落,充分计提与大力处置下,2021年上市银行广义问题资产拨备缺口继续收窄;由于2020年信用成本的高基数,2021年信用成本或将小幅下降。 盈利展望: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小幅修复至5.2%左右。 1)收入端,贷款重定价因素一次性影响利息净收入表现,一季度营收增速或由去年全年的5.4%小幅回落至4.7%左右。 2)利润端,去年严格认定和大力计提有助资产质量轻装上阵,信用成本小幅下降支撑盈利增长,预计一季度归属净利润增速在5.2%左右(去年全年增速0.6%)。 后续季度营收增速修复和拨备支撑持续,预计年内营收和归属净利润表现有望进一步向上,全年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增速预测为7.8%/8.1%。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策略:估值继续修复可期。 当前银行板块加权平均估值为0.76XPB(LF),较过去5年中位水平的0.92X仍有修复空间(中信证券覆盖的22家银行当前对应20201年估值为0.81XPB)。 个股选择两条线索:1)阿尔法品种打底,优选具备特色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客户、业务模式和盈利趋势的优质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2)贝塔品种增强弹性,兼具业绩弹性和估值弹性的品种具备“双击”潜力,可关注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和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