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日报-210413

《川财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日报-2104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财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日报-21041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每日点评2021年4月13日,上证综指收3396.47点,下跌0.48%;深证成指收13528.31点,上涨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收8396.32点,下跌0.04%。 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涨幅前三的公司为:哈空调(600202,9.93%),欣旺达(300207,7.02%),小康股份(601127,6.45%)。 新能源汽车方面,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连续9个月刷新当月历史产销记录。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5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根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渗透率已经超过了7.9%,且前三月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 分动力电池类型来看,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9.0GWh,同比上升224.8%,环比上升61.3%。 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1GWh,同比上升129.0%,环比上升53.1%;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3.9GWh,同比上升627.9%,环比上升73.7%。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低于三元电池,但是其增速远高于三元电池,市占率也由2020年初的不足15%提升至超过40%的水平。 随着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预计未来在中低端乘用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车型搭载LFP电池,磷酸铁锂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光伏方面,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硅料出现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35家光伏企业宣布了约46个产能扩建项目,包含了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玻璃等光伏核心领域,总投资金额超1200亿元。 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发电能够有效减少传统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光伏和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我们认为此时产业链企业纷纷扩产一方面是因为下游需求旺盛,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公司持续拓展市场。 我国具备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制造优势,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 拜登推出了基础设施计划,其中对清洁能源发电的直接支付投资税收和生产税收给予10年抵免期,并提出2035年实现无碳电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美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会快速提升,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优势将有望从中获利,扩大出口规模与盈利能力。 行业要闻1.4月12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43批),共有276个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公告,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品60款,占比22%。 在60款新能源乘用车中,配套LFP电池的车型有24款,占比40%;三元电池车型36款,占比60%。 在本批公告中,包括野马汽车、华晨汽车、吉麦新能源等多家主机厂推出了多款对标宏光MINIEV的A00级车型,主要搭载LFP电池,目的很明显是想抢占日益增长的A00级市场空间,意图打造下一个“宏光MINI”。 (高工锂电)2.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36万辆,今年1季度更是同比增长2.8倍、销量达51.5万辆。 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暗藏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 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爆发式污染”,值得警惕。 (新华网)公司动态通威股份(600438):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00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18亿元,同比增长35.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 贝特瑞(835185):公司拟与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进区协议》,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建设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11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预计投资5亿元。 雅化集团(002497):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2.40万元-8,029.80万元,同比增长1,200.00%-1,250.00%。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重大安全事故风险,光伏及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海上风电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