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

上传日期:2021-04-15 10:30:00 / 研报作者:陈竹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pdf
大小:297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

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6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科技创新研发的卖水者,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10415(61页).pdf(6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科学服务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行业,近年来中国科研支出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国内科学服务行业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知名企业占据,部分品类的国产化率不到10%。

考虑到国内科学服务行业对大型本土机构的需求愈发旺盛(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等),我们认为,参考海外巨头的成长路径,未来国内企业有望继续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和工程师红利,通过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和高效本土化服务能力,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在未来5-8年诞生1家或几家百亿收入的国内巨头。

我们认为科学服务行业的长期成长确定性强,首次覆盖给予“强于大市”评级。

科学服务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行业,全球科学服务行业格局目前仍以跨国外企竞争为主,收购整合成就一站式行业巨头。

近年来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认为随着各个国家将资源集中到研发、教育等知识密集型领域,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不断增长将持续带动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根据Statista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研发总支出约2.37万亿美元,2010-2019年复合增速6%左右;根据德国默克投资者交流材料的数据显示,德国默克预计全球整个科学服务市场空间约为1700-1800亿欧元。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服务行业发展已基本成熟,市场竞争较平稳;2006年以前,行业以中小型家族企业居多,仅有能力在某一细分产品领域从事业务;随着全球科研领域蓬勃发展,科学服务行业开启了跨国公司收购比拼,巨头们横跨多个领域,年收入规模超过百亿美金,市值超过千亿美金,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回顾赛默飞发展历史,其增长策略的成功,主要是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洞见,专注于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和高增长新兴区域,高强度创新研发和高效并购共同驱动所致。

中国科研支出保持高速增长,科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百万SKU构建了数千亿的高成长市场。

中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和技术研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4亿元,同比增长12.53%,2010-2019年均复合增速13.54%;而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即研发经费投入/GDP的比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距离,2018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约2.1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7%,而美国为2.84%,日本为3.26%,以色列全球最高为4.95%。

我们参考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根据纲要预计“到203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按此数据我们测算2019-2030年国内科研投入仍会持续以8%左右的增速持续驱动科学服务行业整体增长。

我们结合科研机构和企业中的研发支出占比,分领域(实验试剂/实验耗材/实验分析仪器)测算,预计中国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空间广阔――数千亿市场中,主要包含了两种使用场景(科研实验室+企业生产质控)和数百万个SKU,孕育了不同程度技术壁垒、竞争要素各不相同的国产替代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详见投资策略部分)。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自主研发+高效服务,中国制造优势下国内企业有望后来居上。

科研人员需求特点:需求零散而变化快(单个客户采购规模小,跟随科研前沿)、产品种类多(上百万SKU,单个品类市场相对小)、追求便捷和效率(本土化服务能力),因此科研单位和企业倾向于专业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商。

目前国内科学服务行业整体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知名企业所占据,部分品类的国产化率不到10%,而国内企业则以代理经销商为主。

考虑到国内客户对本土化服务能力的刚性需求,跨国巨头国内服务能力受限+科研产品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即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等),目前,通过多年积累,已有一些国内领先企业在部分科研试剂、耗材、设备上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收入规模,抢占了少量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参考海外巨头的成长路径,未来国内企业有望继续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和工程师红利,通过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和本土化服务能力,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在未来5-8年诞生1家或几家百亿收入的国内巨头,收入规模和市值都有可观的向上空间。

从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和不同层次市场竞争的商业模式上分析,未来两类型企业会在科学服务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跨多品类一体化科学服务平台型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自主品牌企业。

风险因素:全球研发投入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行业评级:科学服务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行业,随着全球研发经费稳定增长,科学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期乐观,并且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们认为科学服务行业业绩长期成长的确定性强,首次覆盖给予“强于大市”评级。

综上,重点推荐60万+SKU产品矩阵直达终端,国内稀缺的可提供全流程覆盖,综合一站式实验室服务企业泰坦科技;品牌及电商平台优势国内领先的高端科研试剂龙头企业阿拉丁;同时建议积极关注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供应商,受益于新冠疫情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洁特生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