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证期货-商品期货专题报告:商品期货合约展期优化问题探究-210414

《东证期货-商品期货专题报告:商品期货合约展期优化问题探究-210414(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证期货-商品期货专题报告:商品期货合约展期优化问题探究-210414(35页).pdf(3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效应不仅影响合约流动性也影响波动性,因而成为展期优化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Samuelson效应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展期策略中的合约选择,合约收益率波动性随到期日临近的上涨会增加展期策略的成本,合约流动性随到期日临近的急遽下降则限制了投资合约的规模,而远月合约的收益相关性与近月合约相比更低,则使得对标的物的替代效应减弱,合约的展期优化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影响。 ★主力合约指数本是基于流动性的合约选择,但是考虑成交量还是持仓量?投资者常用的Wind主力合约的判断依据是持仓量,但从去年5月开始规则已有改变,这也是为何我们看到部分商品品种的主力合约总是出现不同平常的月份合约的原因。 (1)Wind主力合约的问题在于主力判定规则没有明确,而且规则并未适用于所有品种,所以对于我们回测来说更适合自主定义合适的主力合约;(2)在当前规则下持仓量的趋势变动往往会更早于成交量的,据此判断主力的成功率更高,而且能够提前约5天展期,但缺点在于流动性方面的改善弱一些;(3)而基于成交量的规则来判断主力合约,提前展期的天数较短,但对指数流动性方面的支持还是很明显的,缺点在于某些合约的成交量时常出现异常高的情况。 ★基于期限结构选择最优的合约展期能获得增强收益的目的,但流动性下降影响规模,而且仅对趋势类策略有改善作用目前在海外商品指数已经应用一些相对成熟的展期收益增强方法,但因有流动性的合约较为分散而使得它们的方法并不适用国内市场,而且计算隐含展期收益率的方法也存在问题。 我们本文所构建出来的多头及空头增强收益指数,相比主力合约指数虽然流动性差一些,但收益增强的部分还是较为显著的。 当把增强收益指数应用至趋势择时策略以及截面因子策略时也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