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格林美-002340-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高增长,未来成长可期-210415

《中信证券-格林美-002340-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高增长,未来成长可期-2104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格林美-002340-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高增长,未来成长可期-2104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4.1亿元(-44%YoY,下同)。 21Q1受益新能源车行业回暖,公司三元前驱体产销两旺,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150%)。 公司目前处于业绩验证期,维持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12/15.06亿元,新增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15亿,对应当前股价34/27/22倍PE。 考虑公司电子废弃物分拆上市、报废汽车业务混改出表,业务调整后电池材料业务价值凸显,给予公司2021年目标价10.8元,对应2021年43xPE,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4月14日晚发布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 我们点评如下:2020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124.7/4.1/3.5亿元(-13%/-44%/-50%),符合预期。 业绩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司44%核心产能位于湖北疫情震中区,叠加全球新能源和硬质合金需求受疫情影响需求下降。 公司2020年Q1-Q4营收22.9/33.2/30.3/38.2亿元(-27%/-8%/-17%/-15%),随着疫情控制及新能源车行业景气度恢复环比逐渐向好。 公司2020Q1-Q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1.1/0.9亿元(-37%/-56%/-41%/-34%),其中Q4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格林循环引战后并表利润减少。 四钴出货逆势增长,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毛利率提升显著。 2020年公司分业务情况如下:1)电池业务收入68亿元(-25%),营收占比54%,毛利率为20%(-2.19pcts),其中三元前驱体/四钴/三元正极收入31/26/10亿元(-48%/+123%/-46%),毛利率24%/19%/10%(-2.2/-1.4/-0.4pcts)。 2020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四钴出货约4.1/1.5万吨,均位居全球前三。 2)钴镍钨产品与硬质合金业务收入23亿元(-0.9%),营收占比19%。 3)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收入11亿元(+1%),营收占比9%,毛利率25%(+5.6pcts)。 2021Q1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37.3/2.8/2.5亿元(+63%/+150%/+155%),符合预期。 2021Q1公司继续延续Q4产销两旺态势,我们测算公司21Q1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出货约2/0.5万吨,其中三元前驱体海外出口占比50%。 全年看,2021年在新能源车需求高景气的推动下,三元前驱体出货有望达10万吨,四氧化三钴下游客户订单持续向好,预计2021年出货有望达2.3万吨。 公司预告21H1净利润4.7~5.8亿元(+120%~+170%),对应21Q2净利润1.9~3(+83%~+188%),景气度有望延续。 期间费用控制较好,保持大力度研发投入。 2020年公司毛利率16.7%(-1.4pcts),同比下降主要系产能利用率下降。 2020年公司期间费用16.1亿元,期间费用率12.9%(+0.9pct),整体保持平稳。 其中销售费用率0.4%(Q4会计准则变化导致运费计入成本,同口径下预计持平);管理费用率4.4%(+0.8pct),主要系折旧摊销增加;财务费用率4.1%(-0.4pct)。 公司保持研发高投入,尤其在(超)高镍、单晶前驱体持续布局,2020年研发费用4.9亿元(+7%),研发费用率3.9%(+0.7pct)。 长单+印尼镍项目+回收锁定上游资源,保障中长期竞争力。 公司专注高镍三元前驱体路线,考虑钴/镍已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公司通过三个渠道锁定:1)嘉能可+力勤长单,累计保障14.7/7.4万金吨钴/镍,年均1.5/0.9万金吨钴/镍;2)印尼镍项目,保障年均5万金吨镍;3)公司年均回收0.5/1万金吨钴/镍。 综上,公司年均可保障钴/镍资源2/6.9万金吨钴/镍,可对应生产16/20万吨NCM622三元前驱体,基本可以保障未来三年公司三元前驱体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