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京东方A-000725-2020年年报点评:2021Q1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210413

《中航证券-京东方A-000725-2020年年报点评:2021Q1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21041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京东方A-000725-2020年年报点评:2021Q1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21041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预告。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综合毛利率(19.72%,+4.54pcts)。 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 ◆投资要点:公司2020Q1业绩超预期,未来将致力于“1+4+N”航母事业群战略。 公司深耕显示器件行业多年,现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 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 2020年,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偏紧,面板价格连续提升,促进毛利率上行,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关口。 2021Q1,行业景气度持续,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需求层面,远程办公、线上服务、居家娱乐等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IT、TV类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供给层面,短期由于玻璃基板、驱动IC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行业有效供给产出环比有所下降,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紧张进一步加剧。 长期来看,疫情导致竞争格局重构,随着行业整合的进行,预计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 2020年公司实施了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其中研发岗位和市场岗位的人员超过80%,并确立了成为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物联网创新企业战略目标,且基于战略思考建立了以显示和传感为核心能力,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场景价值链延伸的“1+4+N”航母事业群。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面板的供需紧张还将持续,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费用方面,公司2020年销售费用(31.38亿元,+7.53%)和管理费用(62.04亿元,+18.96%)有所增长,财务费用(26.50亿元,+32.90%)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公司偿还账面可换股的债权,财务费用降低所致。 研发费用(76.23亿元,+13.77%)持续增长,公司柔性AMOLED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评北京市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且专利布局能力持续提升,年度新增专利申请超9000件。 为应对下游的持续需求,公司积极备货,存货(178.75亿元,44.20%)快速上升。 另外,由于显示行业设备折旧金额较高,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392.52亿元,+50.49%)高于净利润(45.28亿元,由负转正)。 公司业务由“1+4+N”航母事业群展开,业务分为五大板块。 公司以1个半导体显示业务为增长的主航道,倾斜资源重点发展4个高潜力业务,主要包含智慧医工事业、智慧系统创新事业、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MiniLED事业,并融入到N个场景中,包括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等。 显示事业出货量全球第一,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2020年,显示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19.71亿元,+16.03%),占比97.36%。 目前公司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其显示屏出货量和销售面积市占率位于全球第一。 其中创新应用、OLED、整机产品销售增速亮眼,创新应用产品2020年销量同比增长超60%,穿戴、ESL、电子标牌、拼接、IoT金融应用市占率居全球第一;柔性OLED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TV整机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超145%。 与此同时,公司完成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液晶产线收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及产能优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公司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北京8.5代线、合肥10.5代线、武汉10.5代线良率不断提升,重庆8.5代TFT-LCD生产线持续产品小型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提升综合实力,预计未来面板供需依旧紧张,公司营收和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带动业绩增厚。 与医院进行深度合作,数字化医疗持续推进。 2020年,智慧医工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5.22亿元,+12.15%),占比1.12%。 公司智慧医工事业为健康医疗专业服务模式,将科技与医学结合,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科技、数字医院、科技服务四大核心业务。 公司与医院多方位合作,在急救与慢性病医疗方面实现数字化模式。 公司携手北京急救中心实现信息的同步流转,并与北医三院共同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新模式。 通过公司的数字化服务,合肥医院门诊量和出院量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00%,手术量同比增长超185%。 公司与医院的合作还将加速,数字化医疗不断促进医疗资源运转效率的提高,未来智慧医工事业板块规模将持续扩大。 落地多个创新中心,智慧系统创新事业进入快速成长轨道。 2020年,智慧系统创新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28亿元,+61.72%),占比0.98%。 公司创新中心布局取得较大突破,已落地重庆、成都等多个创新中心。 城市美化方面完成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武汉万达广场等城市亮化工程。 智慧园区方面,公司与陶文旅集团合作打造新一代样板街区,与环球影城合作打造国际顶尖主题公园。 智慧交通打造了包括太原地铁2号线在内的多个标杆项目。 随着公司合作方式的不断拓展,智慧系统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取得突破,与多家海外客户建立合作。 2020年,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98亿元,+90.95%),占比0.09%。 其中医疗影像、智慧视窗等业务实现整体快速增长。 医疗影像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0%,海外市场实现客户扩容,韩国市场出货同比增长超30%,并与欧美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及全球第一大探测器企业建立合作。 智慧视窗业务完成京雄观光区、京张观光区、磁悬浮等项目交付,并主导编制完成了电子染色玻璃国家标准,为进一步实现业务突破奠定基础。 Mini-LED是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 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建立Mini-LED事业,作为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并在产品、技术、市场多领域取得突破。 公司75英寸玻璃基双拼背光产品已向多家品牌客户进行推广,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针刺式固晶机装机并调试完成,固晶速度大幅提升。 玻璃基直显侧面线路、固晶和组装等瓶颈技术开发完成,P0.9AM玻璃基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稳步推进中。 由于Mini-LED背光技术使LCD的性能显著提升,帮助其进一步缩小在高端IT和电视市场与OLED的性能差距,因此我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现阶段整机厂库存持续偏低,面板需求端淡季不淡,叠加玻璃基板和驱动IC缺货仍在持续,我们判断面板的供需紧张将贯穿2021。 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预计未来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34亿元、180.76亿元和224.19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52元和0.64元,对应PE分别为14.8、12.7、10.3倍,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