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

上传日期:2021-11-23 19:23:00 / 研报作者:尹沿技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pdf
大小:184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

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科研试剂行业深度报告:卖水人的小推车,创新者的大摇篮-211123(55页).pdf(5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科研服务行业服务于创新发展,千亿级蓝海市场。

科研服务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行业。

如果将创新产业链中的研发服务者形象比喻为“卖水人”,那么处于整个研发周期的最上游的科研服务企业则可以被比作这些“卖水人”的“小推车”。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和支出的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提升,根据各方数据汇总预测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人民币,增速约为10-15%,俨然已经是创新中的一片蓝海之地。

科研试剂占据半壁江山,生物试剂坐拥260亿市场。

千亿级别的科研服务市场中,科研试剂作为实验必不可少一环,以686亿元规模占据其中的半壁江山。

但科研试剂的绝大部分份额被外资所占据,其中的高端化学试剂以及生物试剂由于制造难度较高及其依赖进口,各细分领域外资占比都超过80%,国产试剂仍有很大的提到空间。

从市场规模和增速的角度看,生物试剂受益于中国对生命科学探索需求的爆发,未来市场更为亮眼。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2019年为136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是全球增速的近两倍。

行业发展依靠内驱外拓。

科研试剂(高端化学试剂和生物试剂)具有外资市占率高、产品种类多、客户需求分散等特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清晰: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内部驱动增长+受益于疫情和上市的雄厚资金而带来的行业并购外拓预期。

1.科研客户:特点是需求强劲占据主导,但质量要求高且较为分散。

因此对于自主研发的企业而言,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获得科研用户的认可。

虽然目前国内生物试剂科研端的绝大部分被国外企业所占据,但国内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部分产品质量逐步接近进口水平,尤其是在新冠试剂领域显现的尤为明显。

2.工业客户:需求量大、成本管控也更加严格,因此对于以成本取胜的国内科研试剂发展更加友好,是进行国产替代的突破口。

企业在研发经费的投入越来越积极,2018年度全国R&D经费支出中企业占比达77%,成为国内试剂厂商不可忽略的一块。

3.并购外拓:行业内的知名公司如赛默飞、丹纳赫,产品都具有多元化特点,业务转向于向客户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而这些巨头的成长也都离不开并购整合。

2020年可以说是科研试剂发展的元年,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冠相关收入增厚利润,另外一方面是多家企业开启IPO融资,充沛资金的储备给予国内企业充分的并购扩张空间。

相关标的:1.阿拉丁(以高端化学为代表的自研试剂服务商);2.泰坦科技(自研+代理,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耗材试剂一体化服务);3.义翘神州(国产重组蛋白龙头);4.百普赛斯(以HEK293细胞表达为特色的重组蛋白服务商);5.诺唯赞(高端分子酶国产龙头);6.菲鹏生物(全球IVD试剂核心原料供应商);7.优宁维(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及相关仪器、耗材和综合技术服务的代理商)。

风险提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超于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