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追根溯源,探讨半导体缺货的危与机-210418
《信达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追根溯源,探讨半导体缺货的危与机-210418(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追根溯源,探讨半导体缺货的危与机-210418(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景气度持续高涨,缺货涨价潮来袭。 20年下半年以来,缺货涨价已成为半导体行业主旋律,缺芯甚至影响到下游终端市场正常运行。 其中最严重的当属汽车市场,IHS预计二季度汽车减产将达130万辆。 与缺货涨价潮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半导体景气度的持续高涨,2021年1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13.2%。 WSTS、Gartner、ICInsights等各大机构纷纷上修预期,ICInsights更是预计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有望达19%。 那么缺货涨价潮起因如何,供不应求趋势预计将持续多久?本文从供需两大角度详细拆解,并基于长期视角探讨半导体行业未来机遇。 需求端:量化汽车、手机、矿机等下游市场驱动力。 各下游市场缺货存在各自结构性的原因。 正文中我们以最受关注的汽车与智能手机市场为例:1)汽车:断崖式缺货将缓解,长期紧张持续。 车用MCU紧缺是造成汽车断崖式缺货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70%的车用MCU由台积电生产,顶级供应商对台积电依赖度高。 20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汽车销量不佳,整车厂遵循JIT经营模式而大幅砍单,2H20汽车芯片占台积电营收比例由5%-6%降至2%-3%。 而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反弹超预期,整车厂重启拉货,但由于供应难以快速恢复,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一季度起,台积电将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我们认为三季度起汽车严重缺芯可能将逐步缓解,但长期来看车用MCU、IGBT等功率器件仍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 2)智能手机:需求渐进复苏,各大厂商对21年指引乐观。 20年上半年受疫情扰动,手机市场销量不佳。 下半年全球手机市场快速复苏,再加之华为事件,各大手机厂加大了备货力度。 但由于SOC供应商的准备不足,手机出货仍不及预期,参考舜宇光学的月度模组出货数据,11、12月的模组出货量降至4000万+,同比降幅在20%以上。 不过进入2021年,中低端机型的套片供给快速改善,依旧缺货的芯片主要有旗舰机套片,CIS,电源芯片。 经历前期一季度的补库存浪潮后,当下手机市场需求端数据环比放缓,开始回归常态水平,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各大龙头厂商积极备货抢占市场蛋糕的动力不可忽视。 当前各大手机厂的规划加总,一定程度上或超整体市场需求量。 后续伴随着智能机竞争格局重回稳态,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减弱。 供给端:产能为王,剖析各制程产能紧缺原因。 与上一轮2017-2018年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紧缺不同,本轮呈全线产能紧缺的态势。 5nm-7nm产能长期供不应求。 由于高技术难度和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先进制程逐渐为少数晶圆厂垄断,目前仅有台积电、三星两家在7nm及以下工艺角逐。 先进制程代工成为卖方市场,出于对高性能运算需求的驱使,一有更先进制程新产能爬出便遭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瓜分,如PC、服务器、游戏机的CPU、GPU,矿机ASIC芯片等需求爆发,皆是5nm-7nm产能供不应求的关键推手。 10nm-20nm产能紧缺已有部分缓解。 14nm主要用于生产4G手机处理器、服务器芯片、机顶盒芯片、安防芯片、物联网SOC等,且据ICinsights数据,10-20nm产能占比在38.4%,为各制程产能中最大占比。 未来伴随着5G渗透率提升,4G手机需求亦将下行,该制程段的产能紧缺将进一步缓解。 40-65nm工艺长期维持供需紧平衡,需求爆发与挤出效应加剧产能紧缺。 40-65nm工艺制程需求旺盛,下游囊括车载MCU、CIS、IOT通讯芯片、NorFlash等众多下游市场,长期以来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而一旦有某市场需求快速爆发,便容易挤压整体产能造成缺货。 进入21年以来,为缓解汽车严重缺货,台积电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转移部分触控面板驱动IC和CIS用产能,导致CIS、WiFi蓝牙芯片、Norflash等更为吃紧。 8英寸晶圆产能长期扩产不足,产能持续紧缺。 8英寸主要用于生产模拟IC、功率器件、传感器芯片等,下游需求集中在汽车、工业、智能手机等。 长期以来8英寸晶圆扩产力度较小,2016-2019年均复合增速在3.7%。 且由于众多6英寸及以下尺寸晶圆厂被关闭或改建,增加8英寸晶圆产能负担。 近两年来,8英寸主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 随着20年下半年以来各下游需求快速爆发,产能远不能满足供给。 ?库存需求共振,半导体景气持续度望超预期。 半导体景气度持续高涨,但市场质疑库存水位过高之声不绝如缕。 我们分别统计了半导体产业链库存、渠道库存、模组厂和终端下游库存情况,整体来看目前库存处于良性水位,如Q4半导体龙头库存达58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66%,达到历史高位。 但库存周转天数从19年Q1的60天下降到20年Q4的43天。 且参考历史经验,新周期补库存的上行阶段一般持续4-5个季度左右。 而本轮补库存周期刚刚开启,未来虽然或有小规模的调整,但大趋势将全年向上。 同时,我们认为本轮半导体行业缺货涨价,并非仅有库存周期推动,更应该重视的是,当前迎来5G、AIOT、汽车电子等新一轮的需求爆发,半导体市场将迎来长达5-10年的需求周期。 我们在正文中亦对汽车电子的晶圆需求做了详细测算。 投资建议:缺货涨价态势下,最直接受益的当属晶圆厂及IDM厂商,建议关注晶圆厂龙头(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功率IDM(华润微、士兰微、中车时代电气、闻泰科技等);此外设备厂商作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二阶导,伴随着扩产力度持续加码,业绩将快速释放。 建议关注设备龙头(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封测行业同样缺货涨价,且封测厂商扩产周期更短,封测设备订单释放拥有更大的弹性,建议关注:封测龙头(日月光、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以及封测设备厂商(华峰测控、ASMP)。 晶圆厂产能紧缺,价格逐季上调,对下游设计业危机并存。 部分中小创业公司难以得到稳定的产能保证,或将逐步出清。 而龙头公司凭借自身行业地位优势,产能供给无虞,同时成本亦可向下游传导,有望在这一轮缺货涨价潮中大幅提升市占率。 建议关注:半导体设计龙头(韦尔股份、卓胜微、圣邦股份、思瑞浦、晶丰明源、兆易创新、新洁能等)。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疫情持续,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晶圆厂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



会员中心
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