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2020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动力业务开始放量-210420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2020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动力业务开始放量-210420(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2020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动力业务开始放量-210420(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实现收入81.6亿元,同比+27.3%,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2.3%。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全球配套拉动海外销售增加显著,产能稳步扩张保障营收大幅增加。 同时,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未来需求,业绩增长明确。 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2020年营收81.6亿元,同比+27.3%,符合市场预期。 2020年公司营收81.62亿元,同比+27.3%;归母净利润16.52亿元,同比+8.54%,净利率20.24%,同比-3.5pct,业绩符合预期;2020年扣非后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2.3%。 分季度看,2020Q4营收28.22亿元,同比+53.8%,环比+30.4%,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94.3%,环比+21.1%,Q4净利率为25%,环比-1.9pcts。 毛利率平稳,研发费用率略上升。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29.0%,同比-0.7pct,主要系税费增加所致。 分季度看,2020Q1/Q2/Q3/Q4毛利率分别为29.8%/26.6%/32.4%/27.7%,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系运费从销售费用转入成本项,导致成本增加。 费用方面,2020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5.2%,同比+0.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3.3%/8.4%/0.7%,同比+0.0/+0.4/+1.2/-0.8pcts.动力电池业务:收入高增长,看好21年大客户放量。 2020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40.6亿元,同比+93.1%,主要系软包三元电池海外销售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海外大客户贡献约20亿收入。 随着公司动力电池产能稳步扩张,我们预计公司动力电池2020/2021E/2022E产能分别为17/37/40GWh以上,为规模化供应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等海外客户放量以及国内商用车与乘用车铁锂客户需求提升,预计公司21-23年动力电池将加速成长。 储能电池业务:公司提前布局,斩获多个大客户重点项目,迎接市场爆发期。 储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与基站储能等,应用场景丰富,行业开始从“商业化初期”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5G基站的爆发性建设带来了储能锂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 经过前期的布局及投入,公司在工程动力市场和储能领域取得了良好成绩,聚焦大客户的策略效果明显,特别在5G通信储能和风光储能领域,成功获得了多个大客户的重点项目,与大客户的合作进一步巩固。 公司正加快铁锂电池产能的建设,迎接市场爆发,预计公司2021年铁锂储能出货有望超过3GWh。 锂原电池:ETC需求回落影响收入,智能电表&TPMS有望带来新需求。 2020年公司锂原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4.9亿元,同比-21.2%,主要系2020年疫情影响下,行业整体配套需求有所回落。 但公司是锂原电池龙头,随着国家智能电表招标与配套,公司市占率预计超过60%,智能电表的放量将为公司锂原电池业务带来新需求。 此外,公司近期定增募集3亿元,建设年产1.6亿只高温锂锰电池产能,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也将在2021年贡献业绩增量。 消费电池:TWS增量明显,圆柱电池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020年公司消费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6.1亿元,其中预计传统消费类约8亿元,圆柱电池收入约18亿元。 公司为掌握锂电核心技术的锂电制造商,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在“5G+物联网+新基建”的交互式市场需求和“双循环”市场驱动力的背景下,公司的技术积累、品质品牌、生产规模优势得以体现。 圆柱电池方面,电动工具、两轮电动车等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进入国内外一流客户体系,形成稳定批量交货,巩固了公司在工具和两轮电动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 3C电池方面,公司生产的应用于TWS的豆式电池能量密度高,产品性能优质,目前已经实现向国际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