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铁路投资类企业,2021年4月-210422

《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铁路投资类企业,2021年4月-210422(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铁路投资类企业,2021年4月-210422(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国铁路总里程数位列全球第二,但铁路密度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分布不均衡仍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铁路建设未来潜力巨大。 铁路投资主体多为省属平台,职能定位和信用水平极高,拥有极为畅通的融资渠道。 但近年来铁路投资主体债务规模增速较快,须关注其资金流动性和偿债压力要点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对于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经过持续稳定的铁路建设投入,中国铁路已基本形成“八纵八横”框架,铁路总里程位于全球第二位,但路网密度方面较发达国家仍有明显的差距。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诚信国际按照“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新投产铁路里程数,中诚信国际估算得出2021-2025年仍需投入4.73万亿元,年均固定资产投资9,454亿元,中国铁路未来建设潜力巨大。 从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来看,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铁路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债券以及专项建设基金,此外还有银行融资、地方政府出资等。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铁路投融资改革的要求,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广泛吸引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铁路投融资模式。 铁路投资主体多以参控股形式参与铁路项目,基于铁路投资特性,铁路投资类企业多为省属平台且信用级别高;其中第I类企业近年来资产规模增速较快;同时,不同类别主体资产构成差别较大,但普遍以非流动资产为主,资产流动性较弱;经营效率方面,第I类企业收入规模最大,但受路产折旧成本较高,呈持续亏损状态,第II类和第III类企业经营则较为平稳;偿债能力方面,第I类和第II类企业融资更畅通,债务规模更大,但得益于资本实力更加夯实,杠杆水平及债务结构更为合理。 基于铁路建设对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极大的正外部效应和未来广阔的投资敞口,各省政府对于第I类和第II类企业支持力度极大,需重点关注铁路投资企业在所属省份定位的唯一性;经营方面重点关注其开展市场化业务是否会暴露在其他信用风险之下;从偿债能力方面,考虑到未来较大的投资压力,需关注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的流动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