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以史为鉴,“闸门”和“大水漫灌”在货政报告中的表述增减有何启示?-211124

《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以史为鉴,“闸门”和“大水漫灌”在货政报告中的表述增减有何启示?-2111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固收专题报告:以史为鉴,“闸门”和“大水漫灌”在货政报告中的表述增减有何启示?-2111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基本结论
近期债券市场走势颇为胶着,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删除,引得债市再起涟漪。那么,“大水漫灌”和“闸门”的表述究竟有何内涵,对政策预期有何启示?我们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闸门”和“大水漫灌”表述的起源。“闸门”首次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被提及是在2010年Q4,当时用的表述是“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后来变成“调节好货币闸门”,“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管好货币总闸门”,等等。“大水漫灌”首次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是在2018年Q2,当时的表述是“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该表述最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被删除外,包括今年在内每年均有提及。
从历史层面回溯“闸门”和“大水漫灌”的增减蕴含的政策线索。“闸门”和“大水漫灌”表述的出现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意义,几个主要的历史时点和政策背景如下:2010-2011Q2,4万亿刺激政策的后期,闸门控通胀;2011Q3-2012,政策反转助力宽信用;2013Q1-2014Q2,再提“闸门”,钱荒初现;2014Q3-2016Q3,三期叠加,经济降速,政策支持地产去库存;2016Q4-2018Q1,去杠杆,供给侧改革;2018Q2-2019Q4,贸易战背景下首提“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调控更加灵活;2020年Q1-Q2,疫情时期,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支持经济恢复;2020年Q3-2021年Q2,后疫情时期,货币政策正常化;2021年Q3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对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启示。从历史回溯看,“闸门”表述象征的政策方向含义要比“大水漫灌”更明确,在大水漫灌出来以前,闸门的连续出现或者消失,几乎就是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或者宽松的标志。而“不搞大水漫灌”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只是表明政策不会大幅放松,并不代表政策会收紧。自从“大水漫灌”表述同时出现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后,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对“闸门”表述的弱化,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灵活。
2020年Q1和Q2两种表述都被删,其象征意义在于货币政策环境绝不可能紧。至于能否有实质性的放松,还取决于更高层对跨周期政策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权衡。目前来看,在共同富裕国策、财政硬约束和降低政府隐性债务的大方向下,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力度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
从最近三次的“宽信用”来看,都是基建、房地产和降准+降息配合才能完成,仅仅只是降准+降息,能否起到前几轮宽信用的作用,存疑。而且从前几轮宽信用时利率的表现来看,债券投资者短期的担忧或属多余。
以史为鉴,我们认为2021Q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删除,是政策由前期“正常化”转向偏松的证明,但因为报告的滞后性,这种偏松其实从三季度开始就已经出现。我们认为降准的概率有所增加,而降息支持宽信用的可能还要取决于决策层的定调。此外,能够确定的一点是,没有降准和降息,则信用难宽。债市配置盘宜趁早,交易盘在“闻风而动”的同时,不应忘却经济基本面的主线。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政策调整超预期;宏观经济表现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