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伊利股份-600887-全年目标顺利实现,21年业绩弹性可期-210428

《华金证券-伊利股份-600887-全年目标顺利实现,21年业绩弹性可期-2104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伊利股份-600887-全年目标顺利实现,21年业绩弹性可期-2104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伊利股份发布2020年年报,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68.86亿元,同比增长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78亿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20Q4实现营业总收入231.15亿元,同比增长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减少19.13%。 同时公司发布21年一季报,21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3.63亿元,同比增长3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147.69%。 投资要点◆疫情后白奶需求旺盛,下半年收入实现高增。 20年公司收入目标顺利实现,总体而言,受益于疫情后白奶需求提升,下半年公司白奶促销明显减少;同时公司于20年底和21年初分别对基础白奶、部分低温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助力20年液体乳收入实现增长;同时20年婴配粉业务在疫情之下受益于内资品牌份额提升,实现双位数增长,低温奶受行业激烈竞争影响,增长稍微缓慢。 具体收入端来看,20年全年及20Q4公司分别液体乳实现营收761.23/188.34亿元,同比+3.1/+6.2%,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28.85/35.16亿元,同比+28.1/+4.2%,冷饮产品营收61.57/1.24亿元,同比+9.3/-30.4%。 20年全年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收入占比分别为78.9%/13.3%/6.4%。 较20Q1-3+1.2/+0.6/-1.8pcts,伴随液体奶销售全面恢复,冷饮收入占比有所下滑。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公司液体乳零售额市占率为33.3%,同比提高0.9ptcs,婴配奶粉零售额市占率约为6%,与上年基本持平。 公司21Q1实现营收273.63亿元,同比增长32.4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147.69%。 其中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分别实现营收208.61/39.89/20.63亿元,同比+35.8/+23.1/+13.8%。 由于公司20Q1受疫情影响下基数较低,今年一季度各板块均实现高增长。 ◆受成本上涨影响,20年毛利率略有下滑。 受原奶价格上涨影响,公司20全年/20Q4毛利率分别为36.21/33.15%,同比-1.29/-3.28pcts。 同时,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公司费用投放较多,下半年对费用投放有所控制,渠道反馈公司促销力度显著减弱,且公司费用投放理性、结构有所调整(线上转投性价比较高的新栏目,线下侧重三四线市场),20年销售费用率为22.23%,同比减少1.12pcts。 管理费用率为5.03%,同比增长0.28pcts,主要是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 20Q4净利润同比19年有所下滑,主要系成本上涨背景下,毛利率有所下滑所致。 20年底和21年初公司对部分产品提价,21Q1公司毛利率为37.95%,环比20Q4+4.80ptcs,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1.55/4.30%,同比-3.64/-0.13ptcs。 由于20Q1疫情期间公司费用投放较多,21Q1延续去年下半年费用精准投放原则,相关费用支出减少,从而公司净利率水平同比+4.81ptcs,助力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实现高增。 ◆原奶价格上升背景下,盈利改善空间可期。 展望2021年,原奶价格仍将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中,全行业存在提价预期,从而公司毛销差有望得到提升。 同时公司21年推出金典A2有机、臻浓高钙等新品,进一步丰富白奶产品矩阵,在白奶需求持续旺盛背景下,公司加大白奶产品及渠道布局倾斜,白奶有望逐渐成为新引擎。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公司将通过合理的费用管控措施和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盈利,其盈利改善空间仍可期。 ◆投资建议:中长期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产品化平台(比标国际乳企,积极拓展奶粉奶酪、健康饮品等新领域)、国际化平台(实现资源、市场、研究国际化)、渠道影响力(继续秉承公司扁平化、精细化渠道建设)、和品牌影响力(目标世界乳企龙头)优势。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86.41/1200.64.40/1322.35亿元,同比增长12.6%/10.5%/10.1%。 归母净利润94.46/107.57/119.19亿元,同比增长33.5%/13.9%/10.8%,EPS分别为1.55/1.77/1.96元,对应PE分别为25.6X/22.5X/20.3X,考虑公司为行业龙头,给予估值溢价,维持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影响下市场波动风险;成本超预期上升;行业需求超预期下滑;海外业务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