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国太保-601601-2021年一季报点评:打造一家人才第一的保险公司-210429

《中信证券-中国太保-601601-2021年一季报点评:打造一家人才第一的保险公司-21042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国太保-601601-2021年一季报点评:打造一家人才第一的保险公司-21042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作为稳中求进的国企典型,太保正在将其打造成一家人才第一的保险公司。 和2013年类似,在转型期选择具有转型潜力且估值触底的公司,我们维持太保A股、H股“买入”评级。 一季度开门红如期实现,主要指标符合预期。 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5.47亿元,同比增长1.9%。 寿险方面,公司一季度实现个险代理人渠道新保业务收入163.36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期缴业务收入144.48亿元,同比增长49.5%,开门红如期达成。 产险方面,公司一季度车险保费收入218.69亿元,同比减少7.0%,略逊于行业水平,非车险保费收入218.80亿元,同比增长41.0%。 公司一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中高端市场需求方向明确,公司转型以建立差异化能力。 目前保险业主要矛盾是保险公司服务能力无法匹配中高端客群的需要,我们认为目前太保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持续推进大健康和康养建设,弥补服务资源不足;与腾讯、阿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多维度弥补流量短板;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保住队伍稳定的前提下促进质态提升。 建立这些差异化能力仍然需要公司付出巨大努力和长期机制的保障,太保借助上海国企改革机遇,公司机制和管理有重大改进,主要战略措施持续有效落地。 具体看,公司立足上海和长三角优势,发展大健康生态;迅速推进全国养老社区落地,床位数和蓄客数量跃居行业第二;与阿里合作推进中后台建设,与腾讯合作推进微信生态合作;同时,公司寿险及各业务条线长青计划落地,引入专业管理提升寿险队伍及各业务线竞争力。 稳中求进的国企典型,打造一家人才第一的保险公司。 保险行业现有业务模式有各种弊病,但最本质的问题是不够重视人的价值。 太保推动转型以来,积极奉行长期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 公司将人才放在转型关键词的第一位,用人上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在关键人才上要有国际视野、不拘一格招募专家型人才、在内部大胆选拔人才。 面对寿险转型难题,太保引进了前友邦保险区域CEO蔡强担任太保寿险总经理兼CEO。 据证券时报报道,为了推动数字化战略,太保还启动了优才计划,引进了来自华为、腾讯、携程、网易等优秀企业的专家人才。 去年公司创办了青年训练营,今年还要办第二期,通过内部选拔,一批优秀的“80后”走上管理岗位。 通过人才转型,在不影响太保集团整体大局的同时“下活一盘棋”,倒逼企业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创新。 风险因素:保单销售继续低于预期、货币收紧带来股市下跌风险、利率中长期下行风险。 投资建议:和2013年类似,建议转型期选择具有转型潜力且估值触底的公司,维持太保A股、H股“买入”评级。 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和2011-13年类似,即寿险需求和代理人生存均面临艰巨挑战。 差别在于2011-13年是因为信托等金融产品刚兑挤占寿险市场空间,而2019年以来挑战的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创新、惠民保等简单产品迅速替代中低端市场需求及疫情加剧收入分化导致中低端需求复苏疲弱。 2011-13年的挑战,出路在于从储蓄回归保障,友邦和平安等公司率先抓住了2013年起重疾险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而2019年以来这轮挑战的出路在于从中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友邦和泰康等公司走在了前面;太保战略方向明确,通过机制、管理改善,公司有条件迎难而上。 从股票角度看,PB是保险股找底的更好指标,目前公司A股股价对应2021年PB仅为1.37倍,和2013年底部相当;现在长线持有太保,下跌风险较小,但可能分享公司转型成功的估值修复和价值释放。 我们维持公司2021/22/23年EVPS预测52.84/58.55/64.85元人民币。 参考公司历史估值区间,我们给予公司A股0.9倍P/EV估值,未来一年A股目标价为48.30元人民币,维持公司A股“买入”评级;给予公司H股0.6倍P/EV估值,未来一年H股目标价为38.20元港币,维持公司H股“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