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71期(总第507期):美元流动性持续改善,部分央行将停止“84天期”美元流动性互换-210429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71期(总第507期):美元流动性持续改善,部分央行将停止“84天期”美元流动性互换-21042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71期(总第507期):美元流动性持续改善,部分央行将停止“84天期”美元流动性互换-21042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集体发出公告表示,鉴于美元流动性持续改善,提供美元流动性的货币互换操作使用规模已大幅锐减,经与美联储的沟通协商后,共同决定将从2021年7月1日起停止进行每周“84天期”的美元流动性互换操作,每周继续进行“7天期”的互换操作,7月1日前已公布的拍卖事项保持不变。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日本、欧洲和瑞士的央行货币互换操作已成为缓解美元流动性匮乏的常设机制,在新冠疫情暴发时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疫情危机期间货币互换需求激增,金融市场企稳后需求急剧下降。 由于新冠疫情危机致使全球恐慌情绪上涨,对金融市场稳定性造成冲击,导致避险资产遭疯抢,美元需求激增,美元汇率大涨。 为缓解紧张局势,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对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降低了互换资金成本,建立了“84天期”货币互换协议,并于3月20日对上述央行的7天互换协议操作频率由每周一次增加至每日一次。 同时,美联储又与十四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了互换规模。 货币互换协议开启后,美国央行流动性互换规模由3月18日的0.45亿美元飙升至3月25日的2061亿美元。 2020年4月至6月为各央行与美联储货币互换需求的高峰期,互换规模最高升至2020年5月27日的4489亿美元,最大份额归属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 截至2021年4月21日,伴随美元流动性宽松和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联储与其他央行互换规模仅有6.73亿美元(图1)。 第二,货币互换协议为改善美元流动性发挥了积极效应。 通常,当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时,美元紧缺导致美元指数大幅上升,其他货币兑美元互换基差负值将扩大。 2020年3月中旬,英镑、日元、欧元和瑞士法郎兑美元互换基差分别为-30.7BPs、-135.6BPs、-45.8BPs和-23.7BPs。 美联储与货币互换国降低互换资金成本、引入长期限互换协议,并增大互换频率后,四国货币兑美元3个月交叉货币掉期基差显著收窄,负值绝对值减小,甚至回到正值,代表美元流动性得以缓解,融资成本显著收窄。 截至2021年4月底,英镑、日元、欧元和瑞士法郎兑美元互换基差分别为-1.75BPs、-7.8BPs、-3.7BPs和-9.5BPs,负值绝对值收窄且走势稳定,体现了危机期间货币互换协议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可持续的(图2)。 第三,未来若发生美元流动性短缺,主要央行将重启“84天期”流动性互换操作。 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在公告上称,如有必要,将恢复“84天期”的流动性互换操作。 各国快速解决海外美元流动性紧缺问题已很大程度上依赖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操作,在现有制度下,若再次发生流动性紧缺问题,其主要解决途径仍是依靠美联储与各央行临时性地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另外,疫情危机期间,美联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最后贷款人”角色。 由于美联储仅与部分国家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了其他工具为未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解决美元流动性紧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