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海兰信-300065-2020年报、2021一季报点评:转型升级,军民共进-210429

《中航证券-海兰信-300065-2020年报、2021一季报点评:转型升级,军民共进-21042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海兰信-300065-2020年报、2021一季报点评:转型升级,军民共进-21042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4月27日发布2020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7.37%);归母净利润0.57亿元(-38.76%)。 发布2021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10.15%);归母净利润-0.31亿元(-96.10%)。 投资要点宏观疫情影响,盈利水平下降。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7.37%),归母净利润0.57亿元(-38.76%);归母净利润减少主要因为受宏观环境影响,订单需求减少、供应商供货进度放缓、全球航运业低迷等多因素叠加。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10.15%);归母净利润-0.31亿元(-96.10%);归母净利润尚未改善主要因“十四五”免税政策尚未落地,客户推迟提货;同时因发行可转债,利息摊销费用增加;员工社保费用恢复至去年同期疫情减免前的状态,导致本期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巩固业务稳定性。 分业务看,公司业务主要分成海洋观探测业务、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业务两大板块。 2020年,海洋观探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4.86%),占总营收比重47.09%(-6.06pcts),毛利率40.63%(-9.87pcts),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是三亚寰宇设备集中建设期结束,商业模式转为服务导向;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业务实现营收4.32亿元(+20.50%),占总营收比重49.64%(+5.41pcts),毛利率20.71%(+1.77pcts)。 报告期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攻克重大项目,在海事军工和海洋军工业务突破千万级订单,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10.07%)逐年稳步增长,形成船海业务技术壁垒,业务稳定。 未来,公司将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双向驱动的产业布局。 传统业务继续专注于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域,在船舶导航、深海探测、海洋传感器、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深入挖掘民用和军标市场;新兴市场将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海洋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打造岸海一体的综合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涉海国防、政府、企业类用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以海底网关键技术为创新点,构建应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应用;以海洋信息系统为拓展,倡导快乐安全出海,打造海洋娱乐新业态。 布局海底数据中心(UDC)新业务取得初期成果。 公司完成对欧特海洋的收购后,欧特海洋拥有的海底接驳、载人常压潜水、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服务等深海装备技术能力和综合实施能力,为海兰信开拓海底数据中心新业务提供了契机和保障。 公司设立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独立运作的法人主体,定位于新型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研发、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 与海南省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海南省工信厅签署了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协议。 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规模为5个海底数据舱和1个海底分电站,公司计划于2021-2022年建设完成并实际运营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并实现与清洁能源(核电)的产业融合。 由于海南自贸港内外双循环特殊的地理优势,将成为国际国内数据交互的重要节点,汇集国内外客户云计算及数据存储、传输等应用端的主要媒介,将迎来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点。 公司预计2022年海底数据中心将全面进入商用阶段,力争2025年实现市场占有率2%-5%。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海洋立体观探测与智能“船舶+航运”主营业务,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与疫情形势,在重点业务领域形成突破,着重技术研发与应用,已形成稳定的技术壁垒,业务稳定。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形势逐渐转好,订单需求将进一步回暖。 未来UDC、海洋娱乐新业务的布局与应用,将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29亿元、1.76亿元;EPS分别为0.25元、0.32元、0.44元。 风险提示:商誉减值风险;应收账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