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激光雷达降本可期,配套汽车放量在即-210429

《德邦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激光雷达降本可期,配套汽车放量在即-210429(5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激光雷达降本可期,配套汽车放量在即-210429(53页).pdf(5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行业逻辑:当前汽车行业发展变革中面临价值重构,未来价值内涵重心将逐步向服务端尤其是出行领域深度拓展。 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智能网联进程中核心维度,而伴随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对于系统的感知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技术路径:目前市场感知主流方案主要有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系和以Waymo为代表的雷达系。 视觉系:以低成本摄像头为主要感知元件,较为依赖硬件性能与软件算法。 目前各主流公司硬件产品配置已达L3-L4级自动驾驶需求,算法端特斯拉神经网络训练较为领先。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为硬件性能提升+软件算法突破。 雷达系:高性能激光雷达为主要感知元件,感知精度高、软硬件依赖程度低。 目前技术路径较为多样,测距原理/光束操纵层面短期看好技术较为成熟的TOF/半固态放量,后续建议关注FMCW/固态技术进展。 未来发展路径为1.技术方向:硬件方面光束操纵固态化+信息处理集成化,软件方面算法进步助力性能提升;2.成本把控:规模量产+元件自研+技术迭代。 核心结论:激光雷达性能优势+价格下探+下游需求迫切,三因素共振推进激光雷达成为配套汽车量产主流方案。 性能优势:精度高+夜间效果好+同步建图功能优秀;价格下探:目前主要激光雷达厂商产品供货价已低于1万元人民币,后续有望通过技术发展及规模量产持续降价;下游需求迫切:中国、欧盟、韩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均已对推进自动驾驶进程提出明确需求。 由于短期内纯视觉系软硬件壁垒较高难以被车企广泛采纳,故看好三因素共振下激光雷达作为主流方案装车。 市场空间:全球/中国下游汽车领域激光雷达空间广阔,需求旺盛。 2025年全球/中国市场激光雷达在下游配套汽车量产领域空间将有望分别达108.0/47.6亿美元,2019-2025年CAGR分别为39.9%/45.3%;其中2025年全球/中国市场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空间将有望分别达42.8/17.1亿美元,2019-2025年CAGR分别为38.7%/38.7%;2025年全球/中国市场乘用车ADAS+ADS领域激光雷达空间将有望分别达65.2/30.5亿美元,2019-2025年CAGR分别为40.7%/50.1%。 2025年全球/中国配套汽车量产带来的激光雷达需求将有望分别达2387.4/1102.1万个。 竞争格局:行业尚处早期发展阶段,中外厂商均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外国厂商Velodyne、Luminar、Aeva等分别在机械式、半固态及FMCW等技术路径率先发力,而中国厂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大疆Livox等也凭借各自优质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实力,行业早期阶段群雄逐鹿格局显现,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我们认为未来车载激光雷达厂商竞争将更加围绕技术迭代+提升性能+降低成本+配套汽车能力展开,降本量产背景下,技术突破较快且配套客户方面优势较强的企业或将占据主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全球自动驾驶等级需求提升背景下,感知效果更好且软硬件依赖程度较低的激光雷达方案将配套汽车量产。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激烈,我们认为具备技术与客户优势厂商将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激光雷达厂商方面建议关注较早布局半固态技术的Luminar、大疆Livox、华为、速腾聚创。 整车领域建议关注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造车新势力)及华为产业链核心标的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广汽集团。 风险提示:激光雷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不及预期;激光雷达配套汽车量产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