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保险行业2021年一季报综述:寿险新单回暖,价值仍有压力,投资端带动利润增长-210507

《兴业证券-保险行业2021年一季报综述:寿险新单回暖,价值仍有压力,投资端带动利润增长-21050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保险行业2021年一季报综述:寿险新单回暖,价值仍有压力,投资端带动利润增长-210507(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上市险企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稳健增长,投资端带动净利润实现高增长。 上市险企2021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3,735亿元,同比+7.6%;归母净利润807亿元,同比+27.6%,净利润高增长主要是投资端带动,险企的投资收益整体上要大幅好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速大多在30%以上),预计险企在Q1权益市场的高点兑现了部分浮盈。 寿险:1.寿险新单回暖,但也延续了分化较大的趋势,太保新单增速好于同业。 2021Q1上市险企寿险新单保费同比+3.9%,虽然疫情负面影响还在持续,但由于大多险企都在开门红发力,Q1新单整体表现良好。 其中,国寿、太保(代理人渠道)、平安(个人业务)、新华和人保(含人保健康)的寿险新单同比增速分别为-6.4%、+35.9%、+19.1%、+22.0%和-3.9%,增速分化主要在于基数和战略转型进度不同:平安和太保由于基数低且较前一年更早开始开门红,因此Q1新单增速较高;新华大力发展的银保渠道贡献了较多的增量,带动了新单增长;国寿由于基数较高,新单增速上低于同业;人保由于压缩趸交业务,对新单增速造成负面影响。 2.代理人规模普遍有所下降,提质是未来主要发展思路。 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普遍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主动清虚,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代理人在2月和3月保障型产品销售较难加大的情况下有所脱落。 目前各家险企都提出了提质的发展方向,去年代理人新基本法也先后落地,重点关注提质成效。 3.由于新旧重疾定义切换的需求提前释放,2月和3月保障型产品销量低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险企Q1的价值增长,该影响在Q2预计还会持续,但不必过度担忧,保障需求客观存在,在经济逐渐改善+代理人逐渐积累客户和适应新产品销售+险企加大线上线下布局下,保障型产品销量有望逐渐改善。 产险:1.车险保费受综合改革影响有所下滑,非车整体保持高增长,信保业务继续压缩。 上市险企一季度车险保费1,220亿元,同比-7.5%,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车险综合改革影响的负面影响,但新车销量Q1低基数下的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非车险保费1235亿元,同比+15%,规模上已经超过了车险,其中农险、意健险和责任险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速,延续了近年两年的趋势。 2.上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整体有所下降,并且综合成本结构有所改善。 2021Q1人保产险和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7%(同比-1.4pcts)和95.2%(同比-1.3个pcts)。 综合成本率下降主要原因是融资类信保业务的风险逐渐出清。 在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下,人保的费用率压缩,赔付率提升,预计其他几家险企也类似,成本结构有所改善,符合监管的思路。 我们的观点:对于负债端不必过度悲观,继续看好保险板块估值修复。 负债端上,3月后虽数据较弱,但不必过度担忧,我们看好全年储蓄型产品的销量,同时经济改善结合代理人逐渐适应新产品的销售后,重疾险销量也有望回升;资产端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至3.2%左右。 目前上市险企对应2021年0.55-0.86倍PEV,远低于中枢,对于不利因素反应的已较为充分,继续看好保险板块估值修复。 个股上,我们推荐长期竞争优势较强且寿险改革成效有望逐渐显现的中国平安、以及估值相对较低且战略转型持续推进的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保障型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利率下行;投资收益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