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机械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发力碳中和,奔向智能化-210507

《信达证券-机械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发力碳中和,奔向智能化-210507(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机械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发力碳中和,奔向智能化-210507(65页).pdf(6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工业智能化主线制造业持续高景气,工业自动化设备需求旺盛。 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较高景气状态,自动化设备需求旺盛。 宏观层面:2021年3月,制造业PMI为51.9%,一季度以来均保持在50%以上。 2021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2.1%。 工业企业利润提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持续高位;中观层面:2021年3月份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达到80.8%,相比2019年3月增速达到141.5%,日本机器人订单同比也在持续回暖;同时,金属切削机床、叉车等销量在2021年一季度同样保持高速增长;微观层面:ABB、发那科、安川等在中国地区的订单逐季度改善,埃斯顿等工业机器人企业一季度业绩维持高增长;海天精工等机床企业以及伊之密等注塑机企业均保持收入利润高增。 国产自动化企业快速崛起,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了电气时代以及自动化时代,在自动化设备领域领先全球,西门子、ABB、发那科等在全球以及我国自动化设备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 如工业机器人,外资在我国市占率达到70%左右;如PLC,外资在我国占比超过85%,西门子市占率就达到40%;变频器、伺服电机以及高端自动化仪表等外资品牌在我国的市占率均超过50%,未来国产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目前,我国已经崛起了部分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如埃斯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逐步开启进口替代;汇川技术在工控产品方面也具备和国外龙头正面交锋的实力。 随着自动化产品国产化了的提升,国产自动化细分龙头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 工业数字化成大势所趋,国内外自动化龙头均朝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ABB发展历程:(1)1988年-1998年,重点发展电力电气业务;(2)1998年-2008年,重点发展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龙头之一;(3)2008年至今,专注于全球数字化工业市场,提出IndustrialIT战略。 西门子发展历程:(1)成立初至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电气电力业务,并在1939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公司;(2)20世纪60年代至2010年,进军工业自动化市场,并大力发展数控系统、电子信息业务;(3)2010年至今,全面转向数字化工业市场布局。 在工业4.0背景下,ABB、西门子都在朝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国埃斯顿、埃夫特、汇川技术、川仪股份等自动化企业也在朝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碳中和主线光伏大赛道方兴未艾,技术迭代驱动设备高增长。 平价时代的到来叠加“双碳”目标,光伏将是未来10-30年的高确定性大赛道。 光伏技术迭代加快,产能仍然呈现结构性紧缺,光伏设备亦处于增长周期。 2013-2019年全球光伏设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19%。 我们预计未来5年受益全球光伏装机量稳增以及技术迭代升级,光伏设备行业规模还将实现持续高增。 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设备市场规模将约700亿,其中组件设备市场规模达80亿,电池片设备市场规模达257亿,硅片设备市场规模达159亿,硅料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206亿。 锂电受益全球电动化趋势,设备需求有望高增。 锂电设备仍然受益于强β逻辑,全球电动化大趋势驱动电池厂商保持高capex进度。 国内来看,补贴政策退坡下约束政策持续走强,驱动锂电需求持续扩容。 国外来看,欧洲引领电动化大潮,2020年启动碳排考核政策,多国制定禁燃时间表,全球知名车企纷纷制定明确的电动化战略。 根据全球主要电池厂商目前的产能规划,到2025年预计主要企业的产能达到1771GWh,2020-2025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31%。 不考虑设备更新需求,按照单位设备投资额从2亿元降至1.8亿元进行估算,2020年锂电设备新增需求市场规模约464亿,2025年达到664亿左右。 锂电受益全球电动化趋势,设备需求有望高增。 锂电设备仍然受益于强β逻辑,全球电动化大趋势驱动电池厂商保持高capex进度。 国内来看,补贴政策退坡下约束政策持续走强,驱动锂电需求持续扩容。 国外来看,欧洲引领电动化大潮,2020年启动碳排考核政策,多国制定禁燃时间表,全球知名车企纷纷制定明确的电动化战略。 根据全球主要电池厂商目前的产能规划,到2025年预计主要企业的产能达到1771GWh,2020-2025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31%。 不考虑设备更新需求,按照单位设备投资额从2亿元降至1.8亿元进行估算,2020年锂电设备新增需求市场规模约464亿,2025年达到664亿左右。 氢能源高举“双碳”旗帜发展驶入快车道。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提至战略新高度,政策驱动氢能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 今年以来有较多地方政府在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及氢能产业规划,部分单独发布氢能产业规划,为未来氢能产业建设给予明确指指引。 我国处于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政策驱动成本有望长期下行。 此外,氢能设备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核电重启高增通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我们认为政府对核电的态度在发生积极转变,核电作为低碳发电方式,将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 2019年重启审批。 2021年时隔三年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核电,明确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我国核电虽然起步晚,但技术进步迅速,目前我国核电产业竞争力已经处于国际前列。 我国目前核能发电占比明显低于全球主要核电国家,甚至与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此外,根据顶层指引测算核电装机需求空间较大,同时也有较为清晰的降本路径,支撑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容。 投资评级: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风险因素:制造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新能源产业链扩产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