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银行业理财2021年4月报:“跨境理财通”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影响几何? -210509

《光大证券-银行业理财2021年4月报:“跨境理财通”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影响几何? -210509(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银行业理财2021年4月报:“跨境理财通”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影响几何? -210509(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跨境理财通”细则征求意见,大湾区财富管理业务迎新机遇。 5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跨境理财通”针对个人投资者,以闭环式资金管道运作,是继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业务后,重要的跨境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内地和港澳跨境投资方式。 明确内地投资产品及银行展业要求,额度管理未来有上调可能。 内地投资产品主要是风险等级为1-3级的理财公司发行的非保本净值型理财(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及公募基金,是相对中低风险的品种,有助于“跨境理财通”业务平稳起步。 具有理财公司牌照且具有“跨境理财通”相关展业资格的银行,有望从资管与财富管理双重维度受益政策红利,通过理财产品发行与销售、客户资产配置拓展、客群基础扩大等维度增厚中收,并借助更多样化产品的交叉销售增强客户粘性。 试点期间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暂定1500亿元人民币和100万元人民币,结合沪深港通运行情况来看,后续限额调增可能性较大。 “跨境理财通”拓展大湾区财富管理业务新机遇。 庞大的高净值客群、高额的居民可投资资产及储蓄规模,奠定了大湾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基础。 此外,区域优势及政策红利,使得大湾区在跨境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 “跨境理财通”进一步拓展中资银行业务机会,银行角色主要体现在内地合作银行、内地代销银行、在港澳机构作为港澳合作/销售银行三方面。 部分综合经营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不排除通过两岸客户引荐与转介、集团内跨境业务联动、银行理财产品定制等多方面,从合作银行及代销/销售银行维度同时受益于“跨境理财通”业务。 外资银行也有望获得触达内地富裕客群的新路径。 理财登记中心发布银行理财一季报,理财净值化率已升破73%。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5.03万亿元,季节性因素导致规模环比小幅微降,不影响规模持续增长大趋势。 净值型占比已升破73%,趋势外推,至2021年底,扣除纳入“一行一策”安排的特殊资产之外,实现整体净值化转型可期。 现金管理类理财逾7万亿,正式稿或已渐行渐近。 截至一季度末,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 若正式稿不做大幅改动,相关理财的资产整改可能涉及资产调整,短久期、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增加将显著降低目前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降低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驱动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下行。 理财公司首次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第一大机构类型。 截至一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7.6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0.4%,首次成为第一大机构类型。 后续理财公司产品将更具特色化,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突显“马太效应”。 2021年3月以来银行理财整体运行情况:1)全市场理财:2021年3月,全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6677只(其中净值型占比47.97%),由于春节假期造成2月低基数,产品数量环比上月提升35.08%,非保本理财主要期限收益率涨跌互现;2)理财公司批设,4月,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至此国股行均已对理财子公司进行了战略布局(含发布预案);3)理财公司产品发行,20家理财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718只。 产品类型看,固定收益类620只(占比86.35%),混合类93只(占比12.95%),权益类5只(占比0.7%);4)理财公司产品存续,截至3月末,全市场理财存续5396只。 风险提示:1.“跨境理财通”细则正式稿可能有一定变动;2.第三方数据库理财统计可能存在口径差异;3.客户真实风险偏好回归可能对理财规模形成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