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19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509.pdf
大小:189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19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509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19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509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19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509(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19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509(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钢铁:节前财政部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对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相对更大。

由于市场对此次政策调整早有预期,此前出口报价已提前上调,部分对冲退税取消影响。

此外海外经济仍在复苏途中,钢铁需求偏强,对上调报价接受能力相对较高。

我们预估此次政策导致年出口量下降约2千万吨,占2020年产量比例约2%。

但如果更后期海外经济降温,价格接受能力下降,那么受影响的量可能会增加。

由于此前唐山、邯郸限产扩大供需缺口约5%,此次政策尚不能完全弥补缺口。

政策的出发点可能是减少出口需求,降低对上游原料的依赖,平缓限产政策对钢价上行的影响。

但实际短缺影响可能有限,一方面原材料需求只是海内外此消彼长,加上海外经济复苏偏强,全球原料需求总量并未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在国内钢铁限产力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此次政策导致的外需减量只能部分弥补供需缺口,加上市场预期进一步的限产政策可能出台,钢铁产能短缺局面预计难以全面缓解。

尽管近期钢铁产量和库存数据反映需求端出现放缓迹象,但钢价依然强势,限产预期对基本面支撑力度较强。

钢铁股方面,二季度行业盈利有望重回历史峰值,如果股价因此次政策出现一轮调整,可逢低布局,在需求明显降温之前仍可交易半年报超预期机会,关注标的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南钢股份、三钢闽光、韶钢松山、马钢股份等。

煤炭:动力煤方面,本周秦港山西产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860元/吨,周环比上涨73元/吨。

供给方面,三西地区煤矿安全及环保检查频繁且严格,供应释放有限;需求方面,下游终端日耗维持高位,截至5月4日,沿海八省电厂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仍仅约为13天,显著低于正常水平;随着大秦线检修完毕,秦皇岛等北方港口库存有所回升。

接下来夏季旺季来临前电厂补库需求旺盛,预计动力煤价仍然有进一步上涨动力。

焦煤方面,本周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1900元/吨,周环比上涨130元/吨。

安全及环保检查、进口受限等因素导致供应偏紧,优质主焦、肥煤,跨界煤种气煤和贫瘦煤价格涨势强劲。

焦炭方面,本周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500元/吨,周环比增加300元/吨,焦炭连涨五轮。

尽管产地部分地区环保放松焦企开工率上升,但是产业链增库较为吃力,需求端钢厂开工率小幅回升,焦炭市场整体偏紧。

投资策略:未来若干年行业维持高景气,持续看好行业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披露完2021年一季报,业绩实现明显增长,业绩中枢上涨约56%,我们强调2021年煤价中枢抬升会带动煤企业绩普遍增长,除此以外,煤炭行业具有较强安全边际(PE估值6-8倍,部分龙头股股息率10%左右),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行业格局实现大幅优化(行业前十产量占比约60%),碳中和政策进一步限制行业资本开支而未来若干年需求仍会有明显增长,煤炭行业未来几年景气度预计较高,持续看好煤炭行业投资机会。

动力煤股建议关注: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兖州煤业、中煤能源;焦炭股建议关注:金能科技、开滦股份、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冶金煤股建议关注:淮北矿业、山西焦煤、盘江股份、平煤股份、潞安环能。

有色:大宗金属价格持续上涨概率几何?基本金属:全球经济上行趋势未改,关注后续库存及流动性变化,疫情冲击下的供需错配+宽裕流动性+海外补库是本轮基本金属价格上涨的三驾马车,同时国内提出碳中和发展战略,叠加双控考核压力,主要大宗品价格整体维持强势,LME铜、锡、铝、铅、锌、镍本周涨跌幅分别6.2%、5.5%、4.6%、4.0%、3.7%、2.8%。

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上行,国内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增长2.5倍和2.4倍,欧洲六国(英法德挪威瑞典荷兰)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万辆,同比增长151%;锂原料紧张不改,碳酸锂仍处上行周期中,澳洲矿山满负荷运行,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锂精矿报价较上周持平、锂精矿、工业级氢氧化锂、电池级氢氧化锂较上周分别环比上涨3.6%、4.4%;钴价短期承压,但上行方向不改,MB标准级钴、金属钴报价分别下跌2.4%、1.8%,二季度预计原料紧张局面有所缓解,3C消费迎来传统淡季,钴价短期承压,但拉长周期看下游需求端持续向好,钴价上行方向不改;稀土永磁进入“量价齐升”阶段,本周国内氧化镨钕较上周下跌3.6%。

贵金属:通胀预期上行带动下,伦敦现货黄金站稳1800美元/盎司,大宗品持续上涨背景下,就业目标约束下,美联储仍维持当前宽松的逆周期政策,通胀预期的上行速度超过美债名义收益率的上行速度,美债实际收益率逐步回落,支撑金价回升,本周,COMEX黄金收于1831.3美元/盎司,环比上涨3.60%。

投资策略: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1、基本金属,疫情冲击下的供需错配+宽裕流动性+海外补库是本轮基本金属价格上涨的三驾马车,目前虽然国内已进入给经济适度降温阶段,但其他因素并未看到调头的迹象,给予上面三因素各1/3的权重,看多商品价格的概率仍在80%左右。

2、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锂钴稀土铜箔铝箔磁材等,“供给+需求+库存”三周期共振恰提供了布局窗口,中长期三年景气上行周期大方向不变。

3、贵金属,大宗商品持续上行背景下,为追求就业目标,美联储仍维持当前宽松的逆周期政策,通胀预期上行速度超过美债名义收益率的上行速度,实际收益率回落,支撑贵金属价格走强。

建材:1)竣工持续修复:21Q1全国累计竣工面积同比20Q1和19Q1增速为22.9%和3.5%;一般玻璃产销量是竣工数据的前置指标,21Q1平板玻璃产量同比20Q1和19Q1增速为7.8%和11.6%,或预示着竣工景气有望延续。

持续推荐竣工修复及精装修边际放缓趋势下后周期C端品牌建材的投资机会,推荐北新建材、东鹏控股、伟星新材,建议重点关注大亚圣象;中长期持续推荐细分领域是龙头且持续进行品类扩张的东方雨虹、三棵树,建议重点关注坚朗五金;亦重点推荐估值低位但增长潜力较强的细分龙头科顺股份、亚士创能、蒙娜丽莎;建议重点关注中国联塑、凯伦股份、帝欧家居。

2)水泥需求旺盛且价格超预期:一季度水泥产量4.4亿吨,同比20Q1增长46.8%,同比19Q1增长12%;3月水泥产量1.97亿吨,同比20年3月增长33%,同比19年3月增长10%。

水泥熟料价格继续保持上行,全国水泥均价463(环比+3,同比+29),全国库容比49%,环比上周基本持平,同比-8.4pct,除西南地区近期库容比增长较快,其他地区库容比相对稳定。

中期看水泥需求预计仍处于平台期,看好低估值水泥板块的修复机会,重点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塔牌集团,建议关注中国建材。

3)玻纤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3月以来电子纱两次提价,截至本周达到1.55~1.6万元/吨,我们预计热塑、电子纱价格仍将超预期上涨,预计下半年行业以稳量稳价为主,下一轮底部龙头盈利有望大幅提升,当前市值性价比较高,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山东玻纤、长海股份。

4)玻璃价格高位延续上涨,产能同比增加:节后白玻价格2304元,环比上周(4月23日)+32元,同比+944元;上月末在产玻璃产能98382万重箱,环比前一周减少60万重箱,环比前一个月增加540万重箱,同比去年增加7350万重箱。

平板玻璃受益于竣工,需求韧性强且供给端几乎无新增,价格高位维持,而库存维持在低位,库存天数11.39,盈利韧性强,除平板玻璃外,龙头企业持续拓展光伏、药用、电子等新品类,持续重点推荐旗滨集团,建议关注信义玻璃。

5)新材料领域持续推荐需求集中在军工和半导体等2个长期成长性强的行业,且自身具备较强技术和成本优势的龙头菲利华,石英股份。

6)截至4月30日,建材行业公司20年及21Q1业绩披露完毕。

2020年在疫情压力下各公司普遍能够实现较为满意的经营成绩,进一步从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行业依旧保持景气上行趋势。

化工:2021Q1大幅向好,聚氨酯、化纤、化肥、PVC表现靓丽。

自2018年11月开始,化工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去库存周期,2019年全年化工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明显。

2020年疫情突发打乱了原有节奏,需求骤减,行业库存持续堆积,化工品价格普遍大幅下滑。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后库存呈现持续去化的趋势,2020年Q4至2021年Q1,在海外疫情有效控制,全球需求逐渐向好的大背景下,库存进一步去化至历史较低位置。

开工率和产销方面,化工行业开工率自2020年初开始走出了V型反转的态势,下半年持续提升,目前已经超过往年同期水平,工业企业产销率也恢复至往年水平。

随着国内外疫苗注射的持续推进,疫情对化工品需求的拖累逐渐缓解,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景气度上行的趋势仍将持续。

价格方面,受原油变化以及供需错配影响,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同样呈现出V型走势,目前已经超越疫情前水平。

2021年Q1以来,化工行业价格持续景气,开工保持高位,叠加2020年Q1低基数,化工行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在我们跟踪的404家化工上市公司中,349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上升,仅有55家同比下滑,其中聚氨酯、氨纶、化肥、PVC、炭黑等子行业盈利改善更为显著。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政策调控力度过大;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价格、金价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风险;2B端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