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

上传日期:2021-05-11 18:57:17 / 研报作者:陈竹刘泽序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pdf
大小:26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

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复星医药-600196-重大事项点评:与BioNTech成立JV,打造全球领先的mRNA技术平台-2105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拟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实现mRNA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mRNA新冠疫苗的原液生产及分装或将在合资公司进行,设计产能10亿剂,未来有望更多前沿mRNA药物在合资公司落地。

合资公司mRNA新冠疫苗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原材料、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已提前布局。

新冠疫苗预计采用国家采购+自费市场相结合的定价模式,有望贡献数十亿利润弹性。

拟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实现mRNA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5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BioNTech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公司以现金及/或有形或无形资产(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形式出资1亿美元,BioNTech以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出资,双方分别各占股50%。

合资公司初始设立地在上海,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由公司和BioNTech分别提名3名,董事长由BioNTech提名的董事担任。

mRNA新冠疫苗的原液生产及分装或将在合资公司进行,设计产能10亿剂,未来有望更多前沿mRNA药物在合资公司落地。

此举是公司在BioNTech在原代理销售计划上的进一步合作,未来mRNA新冠疫苗的原液生产及分装都有可能在中国境内进行。

目前全球mRNA疫苗辅料很多由中国进口,本地化生产将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合资公司mRNA疫苗年产能达10亿剂,可保障国内疫苗供应需求,并有望凭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成本优势,贡献BioNTech全球部分产能。

此外,双方将根据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的商业化情况,讨论将合作范围扩展到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其他传染病或其他治疗领域的可能性。

BioNTech系mRNA领域的绝对龙头,技术全球领先。

此次合作进一步绑定与BioNTech的合作关系,未来有望更多应用mRNA技术的前沿药物在合资公司落地。

合资公司mRNA新冠疫苗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原材料、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已提前布局。

公司计划使用子公司凯茂位于金山工业区的现有厂房改造,厂房基础设施及管理体系完整,BioNTech已在远程通过相关审计,场地已通过多项国际认证,我们预计今年8、9月份即可准备就绪。

此外,定制的辅料、生产相关的人才组建已在去年提前布局,公司已有成熟的疫苗销售网络,准备充分。

我们预计实现mRNA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前,仍采用成品进口方式,公司按照销售毛利65%分成,待合资公司实现生产后,原则上按照股权比例分享利润。

新冠疫苗预计采用国家采购+自费市场相结合的定价模式,有望贡献数十亿利润弹性。

根据辉瑞制药和BioNTech2021年一季报,目前已上市的两款mRNA新冠疫苗中,辉瑞/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销售额为34.62亿美元(辉瑞披露口径),辉瑞制药预计全年超260亿美元,Moderna的mRNA-1273销售额为17.22亿美元,Moderna预计全年超192亿美元。

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发表在NEJM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1]Dagan,N.,Barda,N.,Kepten,E.,Miron,O.,Perchik,S.,Katz,M.A.,...Balicer,R.D.(2021).BNT162b2mRNACovid-19vaccineinanationwidemassVaccinationSetting.),BNT162b2的有效性为94%,可有效减少感染者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该疫苗的进一步大规模推广提供了重要证据。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预计复星与BioNTech合作的疫苗将在二季度于国内获批,定价有望采用国家采购+自费两种定价方式。

虽然目前价格未定,由于该疫苗具备全球BIC的潜力,预计公司在自费市场具有强大的定价能力。

考虑到中国6月-18岁儿童数量达2亿多,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及高端人士、外籍人士的需求较大,有望贡献数十亿利润弹性。

风险因素:药品研发失败风险;新产品上市销售不达预期;药品纳入带量采购导致利润减少风险。

投资策略:公司已陆续完成新旧增长动能转换,重磅产品陆续上市。

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业绩将逐步提速。

暂不考虑疫苗及大额资产处置的贡献,维持公司2021/2022/2023年EPS预测为1.70/2.00/2.34元。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疫苗贡献给予公司一定的溢价,给予公司2021年45倍PE,对应A股目标价77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