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港股通南向资金专题:公募港股通持股大幅提升,科技股超配明显-210513

《天风证券-港股通南向资金专题:公募港股通持股大幅提升,科技股超配明显-210513(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港股通南向资金专题:公募港股通持股大幅提升,科技股超配明显-210513(31页).pdf(3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港股通南向资金:4月重回净流入,期末持股2.7万亿港元,资讯科技持仓占比超越金融业升至28%,自由流通股中港股通持股占比升12.87%3月南向资金短暂流出127亿港元,4月重回净买入状态(+433亿港元)。 1-4月累计净买入4161亿港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净流入金额(6721亿港元)的62%。 2019年末至2021年4月,港股通持股市值由1.1万亿港元增长至2.7万亿港元。 其中资讯科技业持仓占比提升16pct至28%,已超越金融业。 2021年1-4月持股净增6433亿港元,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的持仓市值保持较快增长。 港股通持股集中度保持基本平稳。 TOP20持仓新旧动能转换,金融业公司持续减少。 2021Q1腾讯、中国移动、中海油增持市值较多,4月腾讯、美团、安踏增持较多。 4月末腾讯持股市值近4000亿港元,美团持股市值超1200亿港元。 截止4月末,整体港股通持股/对应总港股比例约6.63%,连续8个季度环比提升;整体港股通持股/对应自由流动股的比例约12.87%,连续10个季度环比提升;自由流通股中港股通占比超过20%的公司达195家。 截止5月7日,腾讯、美团港股通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比例分别为10.93%、12.43%。 公募基金港股通投资:公募港股通持股明显提升,正逐步成为南向资金的主导力量,资讯科技业超配明显港股基金新发/存量:2020Q1-2021Q1,41%的新成立非QDII公募拥有港股投资权限,共797只,发行总份额2.4万亿份;73%的新成立主动偏股型基金拥有港股投资权限,共516只,发行份额2.1万亿份。 截止5月7日,共有1340只非QDII公募可投资港股,规模3.05万亿,共有793只主动偏股型公募可投资港股,规模2.2万亿。 港股仓位:截止2021Q1,可投资港股的非QDII公募、主动偏股型公募的港股投资市值分别环比增长1655亿元、1298亿元至5200亿元、4190亿元,可比口径股票资产中港股占比分别提升4.6pct、4.3pct至28.4%、28.3%。 2020Q3-2021Q1,最近3个季度港股通南向资金增持市值中来自于大陆公募、主动偏股型公募占比分别达到45%、38%。 截止2021Q1,港股通持股市值中大陆公募、主动偏股型公募占比分别为24.2%、19.5%,较2020Q4分别提升3.4pct、2.5pct。 截止5月7日,测算新成立尚未披露持仓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空间约840亿元,相当于已披露持股市值的20%。 测算全部793只主动偏股型可投资港股基金的港股持仓理论上限为1.05万亿,相较已披露持股市值存在约6300亿元的提升空间。 行业配置:相对于港股通,主动偏股型公募南下资金对资讯科技业的偏好更为明显2017年至2020年,新经济板块持仓占比由42.1%持续提升至83.1%。 其中资讯科技业持仓占比由22.6%持续提升至58.3%。 2021Q1新经济板块重仓股市值继续净增551亿元至2087亿元,持仓占比高位回落6.8pct%;电讯、能源、地产建筑、金融行业出现季度性增仓。 以港股通行业持股为基准,2021Q1末主动偏股型公募仅超配了资讯科技业(超配29.2pct,最近4个季度平均超配30.4pct),资讯科技业重仓股市值净增456亿元至1533亿元,绝对增量继续维持高位,持仓占比小幅下降2.2pct。 重仓股:2019年开始,主动偏股型公募南向资金重仓股集中度趋势性提升,同时风格逐步切换,TOP20中传统银行保险股减少,科技、消费、医药类公司增多。 除腾讯常年保持南下公募重仓股第1外,美团、小米、药明生物等公司开始成为TOP10常客。 2020Q1增持市值前五的为腾讯、中国移动、港交所、美团、中海油。 截止2021Q1,重仓持有腾讯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达366只,重仓股市值898亿元;重仓持有美团的基金142只,重仓股市值404亿元。 投资建议:4月末港股通持股达2.7万亿港元,资讯科技业持仓占比达到28%,自由流通股中港股通持股比例接近13%。 2020年以来公募资金加速南下,整逐步成为港股通的主导力量。 截止2021Q1公募港股通投资市值环比提升47%至5200亿元,可比股票资产中占比提升4PCT至28%,最近3个季度港股通增持市值中公募贡献比例达45%。 相对港股通大盘,主动偏股型公募超配资讯科技业29PCT,有望推动后续整体南向资金进一步增配科网股。 我们认为,在监管政策落地、业务拓展和业绩兑现层面的担忧有所缓解后,商业壁垒稳固、基本面稳健的科技龙头估值优势将逐步显现,将会继续有较好的配置时机。 风险提示:反垄断监管力度超预期;互联网平台业务跨领域延伸放缓;电商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平台公司部分收购无法通过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