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疫情事件点评,Omicron新变异毒株来袭,预防首选仍是疫苗-211127

《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疫情事件点评,Omicron新变异毒株来袭,预防首选仍是疫苗-211127(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疫情事件点评,Omicron新变异毒株来袭,预防首选仍是疫苗-211127(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11月25日,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发布声明,称南非检测到了一种新变种新冠毒株,该毒株被称为B.1.1.529,并发现该毒株包含大量突变。 11月26日,世卫组织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TAG-VE)召开了会议,对南非B.1.1.529变异毒株进行了评估并宣布将该变异毒株列为“值得关切变异株”(VOC),同时命名其为“Omicron”。 南非新冠病例上升显著,多国发现新毒株,传染性可能较强。 根据GSIAID数据,南非报道确诊的Omicron病例至少60例,根据南非卫生部长表示,南非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迅速增加,从先前的日均新增200余例激增至24日的1200多例,25日又增至2465例,根据《FinancialTimes》报道,南非近日新增病例中,90%的新增病例可能是由Omicron毒株引起的,Omicron的传染性需要被重视。 除南非外,博茨瓦纳、中国香港、比利时、以色列都相继报道了Omicron确诊病例。 初步的流行病学报道意味着Omicron的传染性可能不容小觑,虽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但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突变位点较多,参考既往毒株经验,新毒株需要理性看待。 Omicron变体包含大约50个突变,其中32个是在S蛋白上。 突变数量意味着新毒株的诸多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并不一定代表着在致病性、传染性以及对疫苗的逃逸性上的影响。 从既往的突变株看,新冠病毒处于不断变异的过程中,传播性较强的病毒往往在致病性上有所降低,而传染性和致病性都较高的突变株,由于较高的致死性和发病症状的显著性往往难以发展成大流行。 目前新毒株的各方面研究尚在开展,各个维度的指标有待研究确认,新毒株Omicron的影响需要理性看待。 疫情“没完没了”,预防首选还看疫苗。 Omicron新毒株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新要求,欧盟、英国、以色列、新加坡和美国均已限制了非洲南部国家的入境,中国香港也已经有2例确诊病例,因此我国的疾病防控不容懈怠。 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最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疫苗在对多个变异毒株的保护效果上都表现较好,例如智飞的重组新冠疫苗,对Alpha变异毒株的保护率为92.93%,对Delta变异毒株保护率为77.54%;国药灭活疫苗对Delta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达到59%。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毒株Omicron对疫苗的逃逸情况,但目前的变异预计仅会导致疫苗效果有所下降,并不会出现完全失效的情况。 南非最大的医院ChrisHaniBaragwanath的ICU主任表示,Omicron变异毒株出现后该医院ICU65%的新冠病例是没有接种疫苗的,其余的人大多只接种了1针辉瑞的mRNA疫苗。 因此,我们认为:新冠疫情恐将持续,其传染性与毒性远超流感病毒,单一方式很难起到决定性的防治作用,“预防+治疗”组合将成新冠疫情未来主要防治手段;其中,作为预防用的疫苗仍是疫情防控的首选,只有大范围的疫苗接种才能构建牢固的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疫苗持续升级换代和定期接种恐成常态。 重点关注:1)疫苗领域的智飞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沃森生物(300142)、康希诺-U(688185)等;2)治疗用新冠药物及产业链的凯莱英(002821)、腾盛博药-B(2137)、开拓药业-B(9939)、前沿生物(688211)、先声药业(02096)等。 风险提示:新毒株各方面特性存在不确定性,疫苗研发不及预期,疫苗对新型变异的保护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