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骨科创伤类耗材十省联盟集采,推动产业创新和进口替代-210516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骨科创伤类耗材十省联盟集采,推动产业创新和进口替代-210516(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骨科创伤类耗材十省联盟集采,推动产业创新和进口替代-210516(31页).pdf(3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5月1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了《豫晋赣鄂渝黔滇桂宁青十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公告》,将对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螺钉(空心螺钉)等医用耗材进行集采。 从规则来看,企业竞价组划分以及代表品选定方面,重视临床使用量较大的产品品类。 5月1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了《豫晋赣鄂渝黔滇桂宁青十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公告》,将对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螺钉(空心螺钉)等医用耗材进行集采。 公告要求参与联盟采购的省(区、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其他自愿参加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参考2019年、2020年采购数据,合理填报采购周期内总需求量,按照总需求量的70%确定约定采购量。 骨科创伤类耗材包含产品品类较多,此次集采具体涉及的采购产品共分为三个采购包:普通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锁定加压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和髓内钉及配件。 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2个月。 企业竞价组划分以及代表品选定方面,重视临床使用量较大的产品品类。 由于创伤类耗材产品材质、品类较多的特点,此次河南十省联盟集采规则按照产品用途划分为采购包,并规定各材质产品价格比价关系。 投标阶段,企业为临床需求量最大的代表品进行投标。 对于非代表品的拟中选价格,则根据代表品的目录基准价降幅比例计算非代表品的拟中选价格。 产品分组方式上,规则充分考虑产品的临床需求量情况进行分组竞价,需求量累计达到80%或排名前5名的产品划分为A组,其余产品为B组。 中选规则上,若投标企业为3家及以上,采取竞价方式按照价格由低到高确定拟中选企业。 中选企业数量方面,A组与B组中选率均为70%。 参考创伤类耗材集采中标结果已公布的贵州省黔南州与山东七市的情况,产品平均降幅约为60%-70%我国骨科创伤类行业维持高速增长。 创伤领域是我国骨科耗材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在骨科耗材行业占比约为30%。 根据春立医疗招股说明书,2019年创伤类市场规模约为92亿元,2015-2019年CAGR约为16%。 与脊柱与关节类产品相比,创伤类是国产化率最高的领域,国产占比达到68%,是骨科耗材中生产技术发展相对较成熟的子领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13.5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5.44个百分点。 随着年龄增长,骨科疾病患病率显著升高。 预计老龄化程度加剧将带动我国骨科行业持续扩容。 骨科耗材集采有利于国产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 龙头企业相比其他规模较小的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在产品运送、跟台服务等方面能力更全面,能够更好满足临床需求。 集采政策驱动下将倒逼行业整合,中间流通渠道将被简化,市场格局有望重构。 由于集采政策保障院方回款,企业可提升直销比例。 随着企业销售模式的转变,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望通过以价换量实现整体收入规模的提升。 代理商也可适当降低所承担的产品推广进院任务,更多在产品配送环节加强对临床的服务作用。 由于此次集采企业报价将包括产品正常损耗、配套螺钉、配送和伴随服务等所有费用,有益于经营规模较大、排名靠前的龙头企业。 随着龙头企业中标采购量提升,预计规模效应将会愈发显现,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目前国产企业自身技术、工艺及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相比进口品牌在成本、医工协同等方面具有优势,利于国产骨科企业实现进口替代。 集采趋势常态化时代下,行业集中度提升与进口替代将加速进行。 我们认为具有较好投资价值的细分赛道包括:①降价风险较低的偏消费品属性的标的;②短期降价风险较低、国产技术水平仍在提升过程中的板块,例如医疗影像设备(超声、DR、CT与MRI等)、外周和神经介入、心脏节律和电生理、IVD(化学发光)等;③在集采降价风险较高的板块中,寻找以量换价、龙头份额显著提升的机会,例如骨科和眼科等赛道。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7.68%,跑赢沪深300指数5.39pct,生物医药涨幅最大。 当前,医药板块2021年预测市盈率约40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3.39%。 本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23亿元,合计减持6.20亿元;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7.09亿元。 风险因素:新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和消费级医疗器械三诺生物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九洲药业、泰坦科技和山东药玻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上海医药、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华大基因等;6)疫苗产业链下的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片仔癀、云南白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