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债券深度报告】信用债市场格局变迁跟踪(2021版)-210516

《华创证券-【债券深度报告】信用债市场格局变迁跟踪(2021版)-210516(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债券深度报告】信用债市场格局变迁跟踪(2021版)-210516(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由于Wind对于企业类别的划分,尤其是城投、央企的认定方面与信用债市场习惯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保证信用债研究与统计工作能够精确开展,第一步我们先对全市场至今发过公开债券的8157家主体进行了逐一分类。 我们根据外部支持程度的排序将信用市场上企业分为中央国企、央企子公司、其余央企公司、城投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六个类别,上述企业类别的划分,是信用债市场分层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发行利率、发行金额、发行券种甚至发行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企业数量和信用债存续金额来看,城投企业占据我国信用债市场主体地位,中央类企业数量较少但存续金额不低;从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债主体的债务结构来看,信用债融资占比为14.12%,银行借款仍为主要融资渠道。 因而涉及到银行端融资可持续性的指标,仍为影响信用债市场各类主体资金链稳定性的核心。 从企业有息负债结构来看,城投企业信用债融资占比最高,中央国企和民营企业信用债融资占比低。 信用债融资占比高需要满足两方面因素:1、发行主体融资需求大;2、债券市场认购需求高。 城投企业显著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典型特性,因而成为了全市场信用债融资占比最高的企业类型;中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由于只具有一方面的特性,信用债融资占比很低。 从主体信用等级来看,中央国企主体信用等级集中在AAA级,城投企业是低评级市场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由于包含大量的违约、准违约主体,其低信用等级的存续债金额占比较高。 从企业数量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看,城投企业成为市场扩容的主要载体;中央国企数量变化不大;民营企业数量下降最为明显。 民营企业在2017-2018年严监管和去杠杆背景下,普遍融资困难,多重因素影响下,民企数量逐年下滑,以民企违约为主导的违约格局已经基本接近尾声,未来债市的主导违约因素边际上将发生一定变化。 从信用债存续金额看,城投企业信用债存续金额增长最为明显;中央国企、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国企信用债存续金额小幅增长;民营企业信用债存续金额近几年波动下滑。 而城投企业的平均存续额近六年均维持在30亿-40亿之间,变化较小;中央国企的信用债存续金额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由于单个主体规模很大,其平均信用债存续额近几年均在350亿左右。 从加权平均期限看,我国信用债期限整体在波动中缩短,投资者的久期偏好更趋于短期化。 我国信用债市场按发行金额加权的平均期限从2014年末的4.38年,缩短到2021年4月末的历史低点――3.44年,六年多时间缩短了近1年,尤其是2018年以来,平均期限下滑尤为明显。 信用债发债平均期限逐年下降,反映出各类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难度逐年增大,进而转向短期融资。 比较各省份城投债和地方政府债情况,除江苏以外,全国各省(区、市)地方政府债存续金额均高于城投债存续金额,但地方政府债存续金额在各省之间的分化程度明显小于城投债,年均复合增长率更高。 从地区隐性债务占比看,江苏、四川、浙江、天津、江西和重庆的隐性债务占比较高。 风险提示:信息收集和因素判断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