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210517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210517(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210517(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纽约联储:疫情期间超额储蓄增加及对疫后消费的影响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的家庭部门积累了大量的超额储蓄,如美国从2020年3月到年底家庭部门超额储蓄大约为1.6万亿美元。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当经济重新开放时,如果超额储蓄迅速转化为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热潮可能会破坏经济稳定。 本文认为,考虑到疫情期间政府对家庭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超额储蓄并未过量,而且不太可能在疫情后导致需求激增。 首先,根据测算,截至2020年12月,美国超额储蓄大约1.6万亿美元。 超额储蓄一方面来自收入的增加:尽管家庭名义收入普遍下降,但政府援助都增加,整体可支配收入不减反增,政府援助对美国(8%)、日本(7%)和加拿大(10%)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均较高。 另一方面来自支出的下降,疫情期间美国和其他高收入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均下降。 其次,本文认为超额储蓄并未过度,也不会直接引起需求飙升,主要原因为:1)超额储蓄并没有过度;2)超额储蓄不会比其他净资产更容易转化成消费,李嘉图等价暗示,家庭部门的超额储蓄最终将用来支付税收而不是消费,同时需求被压抑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需求释放也可能没有想象的强劲。 2、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1)疫情期间放松金融条件有利于短期经济修复,但会对中期经济增长带来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控制杠杆率并降低经济下行风险。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各国放松金融条件以释放信贷资金支持本国私人部门。 金融条件放松会导致非金融企业和家庭杠杆率上升,虽然这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但会使得7个季度之后的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报告显示,金融条件宽松导致中期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的效应会被高杠杆或信贷扩张的过程被放大,而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抑制该效果。 鉴于政策生效具有滞后性,本报告建议在经济复苏企稳后尽快实施宏观审慎政策。 另外,由于现有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针对银行信贷,较少涉及直接融资,报告建议研究制定针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 2)商业地产价格失调酝酿经济下行风险。 商业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可通过三个渠道增加金融脆弱性。 第一,银行偿付能力渠道,商业地产价格下降导致借款人违约并带来银行损失;第二,抵押渠道,商业地产价格下降会影响抵押品价值,并带来银行风险提升;第三,投资渠道,商业地产价格下跌会导致投资者持有资产的价值下降,影响其再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实证研究也发现,商业地产价格高估一个标准差,会使得经济增长下行0.5%。 而收紧三类宏观审慎政策(专门针对商业地产的信贷限制政策、针对所有借款人的审慎措施、对非本国居民购房的限制措施)均可有效降低房价下行的风险。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程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