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全球大通胀时代》系列报告二:全球大通胀“上半场”-210523

《开源证券-《全球大通胀时代》系列报告二:全球大通胀“上半场”-21052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全球大通胀时代》系列报告二:全球大通胀“上半场”-210523(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自我们率先提示全球通胀风险以来,市场对通胀的关注度明显升温,但分歧较大。 本文对过去60年全球通胀史进行系统梳理,可做参考。 大历史观全球60年通胀起伏过往60年,全球经历了需求驱动、成本驱动和需求成本混合驱动等多种类型通胀。 需求驱动型通胀的形成,主要缘于央行“放水”、带动需求修复及供需缺口走扩。 成本驱动型通胀,与生产或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有关。 需求成本混合型通胀则两者兼之。 过往60年,需求驱动型通胀最为常见,成本驱动型通胀多数出现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需求成本混合型通胀出现频率最低、但通胀压力最大。 发达经济体每轮通胀趋势上行平均持续3~4年;新兴市场因为汇率不稳定等、通胀波动往往更大。 由于经济结构相似、且都对进口依赖度高,发达经济体通胀走势相近。 历史经验显示,发达经济体每轮通胀趋势上行平均持续3~4年。 新兴市场方面,虽然同样高度依赖进口,但因为汇率不稳定、导致进口价格常常大幅变化,通胀波动往往更大。 历史上,新兴市场曾多次因本币大幅贬值出现恶性通胀。 刷新历史记录的货币放水力度,让本轮全球通胀“扬帆起航”疫情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纷纷货币“大放水”,发达经济体同时财政大规模“发钱”。 疫情后,发达经济体快速放松货币,美、欧、日货币当局资产规模分别扩张了1.9、1.6、1.2倍,带动M2同比升至27%、12%、10%。 同期,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也快速“放水”,M2同比较疫情前大幅抬升。 为进一步刺激经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还实施了万亿美元级别的财政刺激,对居民等进行“发钱”。 强力刺激政策下,主要经济体供需缺口不断走扩,带动通胀止跌反弹、持续上行。 以美国为例,受货币“大放水”等带动,需求端指标制造业新订单同比增速自低位-23%反弹至2%,供需缺口随之由-4%攀升至10%。 这一背景下,美国CPI同比从低点0.1%持续反弹至2%以上。 与美国相似,伴随需求修复、供需缺口走扩,欧、日、英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通胀纷纷止跌反弹。 因弹性受限而抬升的供给端成本,刚刚开始反映在本轮全球通胀读数中与以往需求修复阶段不同,财政“发钱”、疫情等,大幅地压缩了本轮全球供给弹性。 以往经济走出衰退后,因为存在大量失业者,企业用工成本往往较低。 但本轮,财政发钱导致发达经济体很多劳动力不愿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加薪招人。 同时,以往需求修复过程中,中上游的产能可以快速释放。 但本轮,疫情持续压制新兴市场的原材料生产,碳中和政策等引发美日欧主动去化中上游产能。 因弹性受限而抬升的供给端成本,刚刚开始反映在本轮全球通胀读数中。 发达经济体,随着疫苗推广带动需求修复显著加快,成本端涨价压力开始向全社会大面积扩散。 以美国为例,劳动力或原材料成本大幅抬升的酒店、汽车等行业,已开始大规模提价。 新兴市场方面,除国内成本端涨价外,通胀还可能面临本币贬值带来的进口价格上涨的推升。 因经济修复慢于美国,土耳其等本币近期贬值加速。 风险提示: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