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动态跟踪报告:CD73抗体初期临床数据优异,后续值得期待-210522

《西南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动态跟踪报告:CD73抗体初期临床数据优异,后续值得期待-21052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动态跟踪报告:CD73抗体初期临床数据优异,后续值得期待-21052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CD73靶向药+PD]-(L)1单抗有望提升PD-(L)1单抗对肿瘤患者的疗效。 PD-(L)1单抗是近几年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不过其单药对于多数肿瘤的ORR不到30%,对PFS和OS的改善也有限。 因此探索PD-1/PD-L1单抗以外的新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方向。 CD73抗体即是其中一个,CD73抗体和PD-(L)1单抗的联用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使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对PD-(L)1单抗起反应,从而将‘冷肿瘤’转变成‘热肿瘤’,与PD-(L)1抗体的联用将提升肿瘤患者对PD-(L)1单抗治疗的应答率。 Uliledlimab的Ⅰ期临床数据优异,后续结果值得期待。 Uliledlimab是一种以非竞争性和独特的二聚体内结合方式抑制腺苷途径的CD73抗体,避免了“跨”二聚体结合产生的“钩状效应”带来的量效背离。 在多种临床前模型中,Uliledlimab与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生长。 在2021ASCO上,天境生物公布了其CD73抗体uliledlimab的Ⅰ期临床数据。 Uliledlimab+阿特珠单抗用于治疗20名实体瘤患者(中位治疗线数=3,线数1-9),在13名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1)和部分缓解(PR=2)3例(ORR=23%),稳定期(SD)3例(DCR=46%)。 Uliledlimab耐受性良好,无剂量限制性毒性。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首次给药输液相关的反应(65%,n=13),最常见的包括寒战/僵硬、恶心和呕吐(1级或2级),在随后的输液中消失。 该项研究还发现,应答者肿瘤标本中78%的恶性细胞表达CD73,而无应答者为23%,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CD73作为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uliledlimab也正在开展与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用的I/II临床试验,适应症为实体瘤。 CD7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往往预示更差的预后。 据文献统计,CD7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比例达到74.3%,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中高表达比例均在45%以上,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比例在10%左右。 CD73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总生存期(OS)缩短显著相关,特别是乳腺癌和卵巢癌,CD73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资料来源: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NT5E/CD73expressionanditsprognosticsignificanceindistincttypesofcancers,BMCCancer)全球在研靶向CD73项目竞争格局良好,天境生物进度领先。 全球共有11个在临床阶段的CD73靶向药物,其中1个处于Ⅲ期(适应症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个处于Ⅱ期(阿斯利康,适应症为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3个处于Ⅰ/Ⅱ期,6个处于Ⅰ期。 在肿瘤治疗领域,天境生物的uliledlimab和阿斯利康的oleclumab处在第一梯队;在中国,天境的uliledlimab领先于其他公司,正在推进1/2期临床,有望成为first-in-class。 投资建议:以CD73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下一代肿瘤治疗的潜力方向,建议积极关注布局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公司,建议关注天境生物、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康宁杰瑞制药-B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新药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