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中伟股份-300919-深度研究报告:以技术为根基,扩资源为硕果-210526

《华创证券-中伟股份-300919-深度研究报告:以技术为根基,扩资源为硕果-210526(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中伟股份-300919-深度研究报告:以技术为根基,扩资源为硕果-210526(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是全球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龙头。 公司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湖南中伟控股集团,前身是海纳新材,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2020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占率分别为17.3%和23%,均位列第一。 公司深耕锂电池材料领域,2017-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8.7%和184.2%,持续快速增长。 三元前驱体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约1300亿元,5年CAGR达34%。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2/3将搭载三元锂电池,对应三元前驱体需求将达到140万吨。 从行业格局看,2020年三元前驱体全球CR3约为40%,高于2017年的34%,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海外厂商在此轮扩产潮中受制于环保因素,扩产进度不及国内厂商,我们预计这样的情况仍将持续,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市场集中度也将持续走高。 公司通过工艺和设备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1)工艺:截至2020年底,公司开发及改进的新品超过2000种,同时,公司无钴单晶产品、多款7系/8系/9系产品均取得突破,其中无钴单晶完成批量认证和审厂。 2)设备:I、公司在研究院组织机构下专门设立设备研发部,由研究院直接管辖;II、公司自2017年起开始向汉华京电采购定制化核心设备,采购占同类设备比例逐年增加,2020年已到达9.5%;III、公司目前已建成产能4000吨/年的研发车间及行业领先的实验室,生产车间自主研发的非标设备占比超过25%。 公司在设备定制化领域具有不可复制的Know-how,是公司保持行业技术领先的关键。 公司深度绑定LG,产能快速扩张,持续布局上游镍资源补短板,未来有望增厚业绩。 1)客户:公司已与LG化学、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振华新材、天津巴莫、三星SDI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0年公司前三大客户(LG化学、厦门钨业、特斯拉-LG)合计销售金额占比达到73.3%,占比较高且持续提升,其中2020年上海特斯拉的三元前驱体为公司独供。 2)产能:截至2020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年产能分别为11万吨和2.5万吨,2021年底将分别达到19万吨和3.5万吨,远期2025年合计规划年产能将达到50万吨,产能扩张速度全球第一。 3)镍资源:I、公司引入青山控股子公司上海菁茂作为公司IPO的战略投资者,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1-2030年总供应公司镍金属当量30-100万吨。 II、公司与青山实业签订为期1年总量达4万吨的高冰镍供货协议,自2021年10月起实行。 III、公司与RIGQUEZA签署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3万吨(印尼)项目合资协议,总投资约为2.43亿美元。 IV、预计2021年公司将实现镍钴冶炼产能5万金吨,并在广西南部产业基地建设7万吨金属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项目。 公司循环回收项目以及镍资源布局完善后,将有助于降低公司在原料端的对外依赖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改善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分别为13.5/19/26.5万吨,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分别为2.5/3/3.5万吨,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5/2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6/2.55/3.69元,对应PE分别为73/50/35倍。 考虑公司为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全球市占率逐年提升,并且客户方面深度绑定LG,未来随着上游资源布局落地,公司毛利率有望显著提升,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60倍PE,对应目标价153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更,原材料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