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

上传日期:2021-11-29 10:36:31 / 研报作者:刘万鹏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pdf
大小:557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7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生物基材料浪潮已至-211128(72页).pdf(7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

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

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

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

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步达峰。

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

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

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

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

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

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

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

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

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生物基材料的未来已至据美国《生物质技术路线图》规划,2030年生物基化学品将替代25%有机化学品和20%的石油燃料;据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规划,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12%化工原料、30%-60%精细化学品。

我国规划未来现代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1万亿元,生物基产品在全部化学品产量中的比重达到25%。

据OECD预测,未来十年至少有20%(约8000亿美元)的石化产品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而目前替代率不到5%,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

目前,生物基材料发展正处于第三个浪潮。

(1)第一轮生物材料的浪潮在石油时代之前持续了数千年,大量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的生物基材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包括木材、纸张、皮革、纺织品等到现在还在使用。

(2)第二轮生物材料的浪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DNA重组技术等多项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使现代酶工程行业出现,也导致了洗衣粉、动物饲料等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随着化石基化学原料的从高位价格恢复正常水平,生物材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糖价格的高波动性弱化了生物材料潜在的成本优势,并逐渐让人们认为生物材料是依靠“绿色溢价”存在,而不是商业化的选择。

从生物材料一直以来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也可以看出。

(3)第三轮生物材料的浪潮就是现在,在DNA测序、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减排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生物基材料成为大势所趋。

消费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选择将导致企业更加重视可持续化学品和材料。

①首先,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正在提高。

据麦肯锡调查,消费者普遍认为可持续性越来越重要。

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可持续包装支付更多费用,包括中国(86%)、美国(68%)和巴西(66%)。

②监管机构通过法律和国际协议等举措推动可持续发展。

重要的指标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泄漏。

这两个目标都可以通过生物材料来解决。

③随着ESG基金管理的资产越来越多,投资者对企业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比如要求企业通过脱碳来降低转型风险等。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