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餐饮旅游行业跟踪报告:门店现制饮料研究,奶茶的生命周期有多长?-210601

《华创证券-餐饮旅游行业跟踪报告:门店现制饮料研究,奶茶的生命周期有多长?-21060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餐饮旅游行业跟踪报告:门店现制饮料研究,奶茶的生命周期有多长?-210601(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咖啡的生命周期极长,功能性(提神)和成瘾性会让咖啡成为工作习惯,加上工作中的社交和小憩属性,让饮用咖啡口口相传,成为城市工作族群的日常习惯。 不少投资者疑惑奶茶是否有这样的成瘾属性,壁垒在哪里,生命周期有多长,开店空间如何,我们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证:奶茶由来已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7世纪初欧洲从中国和印度引入红茶,但是由于红茶口感偏苦涩,欧洲人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和糖使口感更加顺滑,随着殖民历史,奶茶传入香港和台湾。 1987年,台湾的春水堂发明了珍珠奶茶,因为口味独特,满足了人们休闲放松需求,迅速风靡台湾,诞生了休闲小站、快可立、Coco都可等一批奶茶品牌,风靡至今。 成瘾性带来高复购,奶茶中的成瘾性物质主要是糖分和咖啡因。 合法的成瘾性物质有限,无外乎辣、甜、脂肪、咖啡因、酒精、烟草,使用不受限的成瘾物质里主要集中在前面几种,易复制、好传播、没有接受度障碍的餐饮多在其中排列组合,如当下的奶茶+火锅,冷锅串串/冒菜+甜点(如冰粉),烧烤+啤酒,均是成瘾物质组成的味觉密码。 脂肪+糖+咖啡因足以带来足够的愉快,成为强劲经典的组合。 奈雪推出“软欧包+奶茶”组合,推出“火锅+奶茶”组合,都证明了奶茶品类与其他餐饮品类的可搭配性。 “零脂零卡”糖的使用更让人们在享受甜味刺激的同时减少健康顾虑。 与包装饮料不同,门店现制饮料的壁垒并不在新产品抢占渠道,也不在空中投放抢占认知。 门店饮料更接近餐饮,现场制作,自行售卖,单店有天然辐射半径,而非依托经销商铺设终端;“新品”不用经历漫长的市场调研、研发和试销,研发周期短,增删菜单容易,产品易借鉴、配方创新难保护,靠“独家新品”很难获得长期优势,而依靠产品理念和品牌调性却可以树立壁垒;基于LBS的3km服务业态因半径较短,有效触达的人群有限,较少空中投放广告。 供给端成本构成截然不同,而需求端因价格差异而天然面对不同人群,我们不认为现制奶茶品牌的行业特性与包装软饮相似。 门店饮料品牌会融入本地文化生活:复盘海外门店饮品公司可以发现,工业化国家往往有国民饮料品牌,美国有星巴克,加拿大有TimHortons,澳大利亚有GloriaJeans,英国有Costa;咖啡的同质化程度高于奶茶,但仍然会诞生融入本地文化生活、占据认同感高点、成为日常习惯的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价格略低于精品咖啡连锁、场景更丰富、数字化流畅、产品满足度不亚于咖啡的新茶饮在门店密度提升之后,也会诞生融入生活方式的国民品牌。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疫情反复带来外出就餐减少,品牌老化,新门店下沉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