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期货-通向“双碳”之路系列专题报告(一):“双碳”战略意义深远,能源转型势在必行-210602

《中信期货-通向“双碳”之路系列专题报告(一):“双碳”战略意义深远,能源转型势在必行-210602(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期货-通向“双碳”之路系列专题报告(一):“双碳”战略意义深远,能源转型势在必行-210602(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碳达峰是指全球或国家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达到最高点。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平衡。 2.三重内涵决定“碳达峰、碳中和”势在必行。 科学内涵即全球气候变暖的确定性增强,减排控温已刻不容缓;经济内涵即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固定投资增速拐点显现,城镇化速率放缓,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已然成为逐步与碳“脱钩”的最大底气;政治内涵:从国内视角看,“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从国际视角看,“双碳”是大势所趋,我国是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积极参与不仅体现大国担当,且对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 3.排放量大、“富煤”结构、碳源集中是我国碳排放的三大特征。 我国碳排放年约占全球1/3,位列榜首,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7倍,而煤炭占比重过高(57.6%)是导致排放强度过高的重要原因。 在碳源分布上,我国碳源主要集中在热电(44.4%)、黑色(18.0%)、非金属矿产(12.5%)、运输仓储(7.8%)和化工(2.6%)等行业,这五大行业合计占总碳排放的85.2%。 4.达峰不难中和难。 根据我们的测算,实现2030年碳达峰毋需大幅度地降低排放强度,假定2030年前经济保持5%的中性增速,单位GDP碳排放降幅维持在年化3.4%的水平即可实现达峰。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碳减排难度大、新能源和碳捕捉碳存放技术不成熟等原因,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5.碳中和是系统性的能源革命。 碳中和的“牛鼻子”是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就决定了未来要不断发展风、光、核、氢等非化石能源,减少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并逐步通过电气化将终端消费的碳减排上移至电力生产端。 可预见,新能源汽车、储能设施作为能源革命的一部分,也将会伴随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而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