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欣旺达-300207-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动储业务快速成长-230906

文本预览:
欣旺达(300207)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归母盈利4.38亿元,同比增长17.86%;公司传统核心业务稳固发展,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快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盈利同比增长17.86%: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22.36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盈利4.38亿元,同比增长17.86%;实现扣非盈利3.70亿元,同比增长49.66%。根据公司中报业绩测算,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6.03亿元,同比增长117.68%,环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盈利6.17亿元,同比增长322.76%,环比扭亏为盈。 消费类锂电池业务稳健发展,下半年需求有望恢复:上半年公司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3.6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至13.93%。下半年随着厂商去库存结束以及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到来,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此外公司消费类电芯业务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随着自供比例提升,将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动力电池量利双升,储能业务快速发展: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4.99GWh,实现营收51.86亿元,同比增长23.47%;动力电池毛利率15.49%,同比提升6.73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增长152.06%,毛利率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至16.01%。针对BEV市场公司推出“闪充”电池,可适配800V高压及400V常压系统,实现全面快充化;超级快充4C电池产品已在第一季度实现量产。针对电网储能公司已实现280Ah电池量产,在研的306Ah/314Ah电池将进一步优化能量密度、能效和成本,目前进展顺利。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中报情况,考虑上半年消费电池需求疲软,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59/0.92/1.19元(原预测为1.33/1.72/-元),对应市盈率27.7/17.7/13.7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3C产品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险;公司动力电池研发、产能释放与消化不达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欣旺达-300207-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动储业务快速成长-23090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欣旺达-300207-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动储业务快速成长-23090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动储业务快速成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欣旺达(300207)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归母盈利4.38亿元,同比增长17.86%;公司传统核心业务稳固发展,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快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盈利同比增长17.86%: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22.36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盈利4.38亿元,同比增长17.86%;实现扣非盈利3.70亿元,同比增长49.66%。根据公司中报业绩测算,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6.03亿元,同比增长117.68%,环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盈利6.17亿元,同比增长322.76%,环比扭亏为盈。 消费类锂电池业务稳健发展,下半年需求有望恢复:上半年公司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3.6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至13.93%。下半年随着厂商去库存结束以及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到来,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此外公司消费类电芯业务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随着自供比例提升,将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动力电池量利双升,储能业务快速发展: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4.99GWh,实现营收51.86亿元,同比增长23.47%;动力电池毛利率15.49%,同比提升6.73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增长152.06%,毛利率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至16.01%。针对BEV市场公司推出“闪充”电池,可适配800V高压及400V常压系统,实现全面快充化;超级快充4C电池产品已在第一季度实现量产。针对电网储能公司已实现280Ah电池量产,在研的306Ah/314Ah电池将进一步优化能量密度、能效和成本,目前进展顺利。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中报情况,考虑上半年消费电池需求疲软,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59/0.92/1.19元(原预测为1.33/1.72/-元),对应市盈率27.7/17.7/13.7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3C产品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险;公司动力电池研发、产能释放与消化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