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怡合达-301029-新能源下游仍保持强劲增长,FB业务提升长期成长空间-230905

文本预览:
怡合达(301029) 2023 年 H1: 1)实现营收 15.27 亿元,同比+3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3.46 亿元,同比+34.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45 亿元,同比+41.08%。 2) H1 毛利率 41.02%,同比+0.55pct;归母净利润率 22.67%,同比+0.53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 22.61%,同比+1.58pct。 3)期间费用率为 13.28%,同比-0.6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02%、 5.60%、 3.89%、 -0.23%,同比分别变动-0.48、 -0.66、 +0.26、 +0.21pct。 2023Q2 单季度: 1)实现营收 8.24 亿元,同比+21.77%,环比+17.09%;实现归母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18.23%,环比+15.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25.48%,环比+15.38%。 2) Q2 单季度毛利率 40.46%,同比-0.56pct,环比-1.22pct;归母净利润率 22.49%,同比-0.67pct,环比-0.41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 22.45%,同比+0.66pct,环比-0.33pct。 3)期间费用率为 13.27%,同比+0.12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20%、 5.29%、 3.96%、 -0.17%,同比分别变动+0.00、 -0.86、 +0.58、+0.39pct。 分业务来看:光伏业务成最大增长点,需求减弱导致 3C 业务下滑。 2023H1, 新能源业务:收入 6.07 亿元,同比+64.04%,毛利率 37.87%,同比+2.61pct; 3C 行业业务:收入 2.97亿元,同比-1.94%,毛利率 41.04%,同比-1.19pct,;光伏行业业务:收入 1.53 亿元,同比+140.02%,毛利率 38.44%,同比+2.67pct。 持续巩固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优势,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平台化运营、本地化服务等几个方面,而非单一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更好的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2023H1,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种类、订单响应速度、产品质量、信息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能力,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由于在产品丰富度、品牌和客户、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信息和数字化等方面存在较高壁垒,国内类似公司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公司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持续发展和巩固竞争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 实现了业绩的较快速增长。 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系统,不断服务客户需求。 公司在现有产品供应模式下,公司专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经营,持续扩张产品品类。公司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协同发展,建立起互利共生的供应生态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 2022 年,公司年订单处理量约 110 万单,年出货总量约为 450 万项次。信息和数字化能力成为公司提升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服务的运营基础。公司通过对 ERP 进行定制开发,建立起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从订单、生产、采购到交付的全环节信息化管理,缩短交付周期。此外,公司通过连接协议,已部分实现 ERP 信息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系统对接。此外,公司通过数字化产品数据库和电商交易系统,确保客户所选即所需,提升客户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 下游终端行业呈现高景气度,产品应用、客户、地域覆盖三提升。 在行业应用方面,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 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行业, 2023H1 主要下游应用需求进一步增长,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根据 GGII 的预测, 2025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070GWh, 2022-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3.47%;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 39,204 万千瓦,同比增长 28.1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022 年我国汽车产量为 2,702.1 万辆,同比增长 3.4%。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705.8 万辆,同比增长 96.9%。在地域覆盖方面,公司进一步深入开发已进入的区域市场,同时加大在华南、华东、华中、海外等区域的开发力度。在应用领域及客户覆盖方面,公司对下游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2022 年度,公司服务客户数超过 3.22 万家,涉及新能源锂电、 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众多行业的自动化零部件应用场景。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6、 9.19、 12.25 亿元, PE 分别为 30、23、 17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收入增速不达预期、 市场竞争风险
展开>>
收起<<
《天风证券-怡合达-301029-新能源下游仍保持强劲增长,FB业务提升长期成长空间-2309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怡合达-301029-新能源下游仍保持强劲增长,FB业务提升长期成长空间-2309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新能源下游仍保持强劲增长,FB业务提升长期成长空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怡合达(301029) 2023 年 H1: 1)实现营收 15.27 亿元,同比+3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3.46 亿元,同比+34.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45 亿元,同比+41.08%。 2) H1 毛利率 41.02%,同比+0.55pct;归母净利润率 22.67%,同比+0.53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 22.61%,同比+1.58pct。 3)期间费用率为 13.28%,同比-0.6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02%、 5.60%、 3.89%、 -0.23%,同比分别变动-0.48、 -0.66、 +0.26、 +0.21pct。 2023Q2 单季度: 1)实现营收 8.24 亿元,同比+21.77%,环比+17.09%;实现归母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18.23%,环比+15.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25.48%,环比+15.38%。 2) Q2 单季度毛利率 40.46%,同比-0.56pct,环比-1.22pct;归母净利润率 22.49%,同比-0.67pct,环比-0.41pct;扣非归母净利润率 22.45%,同比+0.66pct,环比-0.33pct。 3)期间费用率为 13.27%,同比+0.12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20%、 5.29%、 3.96%、 -0.17%,同比分别变动+0.00、 -0.86、 +0.58、+0.39pct。 分业务来看:光伏业务成最大增长点,需求减弱导致 3C 业务下滑。 2023H1, 新能源业务:收入 6.07 亿元,同比+64.04%,毛利率 37.87%,同比+2.61pct; 3C 行业业务:收入 2.97亿元,同比-1.94%,毛利率 41.04%,同比-1.19pct,;光伏行业业务:收入 1.53 亿元,同比+140.02%,毛利率 38.44%,同比+2.67pct。 持续巩固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优势,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平台化运营、本地化服务等几个方面,而非单一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更好的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2023H1,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种类、订单响应速度、产品质量、信息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能力,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由于在产品丰富度、品牌和客户、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信息和数字化等方面存在较高壁垒,国内类似公司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公司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持续发展和巩固竞争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 实现了业绩的较快速增长。 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系统,不断服务客户需求。 公司在现有产品供应模式下,公司专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经营,持续扩张产品品类。公司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协同发展,建立起互利共生的供应生态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 2022 年,公司年订单处理量约 110 万单,年出货总量约为 450 万项次。信息和数字化能力成为公司提升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服务的运营基础。公司通过对 ERP 进行定制开发,建立起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从订单、生产、采购到交付的全环节信息化管理,缩短交付周期。此外,公司通过连接协议,已部分实现 ERP 信息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系统对接。此外,公司通过数字化产品数据库和电商交易系统,确保客户所选即所需,提升客户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 下游终端行业呈现高景气度,产品应用、客户、地域覆盖三提升。 在行业应用方面,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 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行业, 2023H1 主要下游应用需求进一步增长,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根据 GGII 的预测, 2025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070GWh, 2022-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3.47%;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 39,204 万千瓦,同比增长 28.1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022 年我国汽车产量为 2,702.1 万辆,同比增长 3.4%。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705.8 万辆,同比增长 96.9%。在地域覆盖方面,公司进一步深入开发已进入的区域市场,同时加大在华南、华东、华中、海外等区域的开发力度。在应用领域及客户覆盖方面,公司对下游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2022 年度,公司服务客户数超过 3.22 万家,涉及新能源锂电、 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众多行业的自动化零部件应用场景。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6、 9.19、 12.25 亿元, PE 分别为 30、23、 17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收入增速不达预期、 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