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机械设备行业七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点评:政策再发力,加速迈入制造强国-230904

文本预览:
事件 9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方案提出, 2023 年至 2024 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 具体目标有:一、力争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 3%以上,到 2024年达到 8.1 万亿元; 二、 重点行业呈现规模稳中有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三、 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 10 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事件点评 本次出台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在“十四五”、二十大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大国间在关键领域的博弈加剧, 对产业链安全诉求提升,国内经济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机械行业后续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增速分别较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加快 0.4 个和 0.8 个百分点,但同时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背景下, 方案中明确的主要目标及具体工作举措与此前针对机械行业及制造业的发展纲要、规划等指导文件相比,结合当下行业发展形势,对侧重面进行了更新调整, 其中有几个亮点值得注意: 一是切实落定扩大内需的战略,提升有效需求。 以往的指导文件中常见地表述为“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目的是形成市场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但本方案中则直接明确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加大对首台(套)机械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打造创新成果持续应用迭代的完整生态。同时,加大对于现代物流交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机械装备需求。 二是政策牵头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去”。 本方案的发起单位中包含了以往机械行业政策范围内不太常见的商务部、海关总署、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 它们将为国内优质企业出海提供诸多便利,包括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支持,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市场;积极发挥“一带一路”作用,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 支持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完善全球品牌服务体系, 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等。不仅如此,还将组织开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品牌会展,搭建高水平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优质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订单。 三是分业精准施策,激发重点行业发展活力。(1)工业母机: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工业母机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针对重点下游完善产需对接机制,鼓励并推动高端工业母机的批量化应用,提高中高端产品出海竞争力;(2) 仪器仪表: 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机器人: 推动组建一批产用协同创新联合体, 产需协同合作攻关,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以重点下游需求带动整机及零部件迭代升级。此外还有对农机装备、基础制造、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医疗装备等细分行业的差异化政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痛点也不尽相同,精准施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全面提升供应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提高产业链供给链韧性及装备数字化发展,重点提升工业母机用丝杠、导轨、主轴,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等专用零部件,高端轴承、精密齿轮等通用基础零部件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着力提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置等高端产品可靠性水平。同时遴选一批处于产业链核心优势地位的“链主”企业,支持其整合产业链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要素禀赋,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纵观此次方案,中心规划仍然在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能力提升,从关键短板环节由点及面、做优做精。 首先, 政府通过对机械行业的细分梳理, 甄选出较为薄弱的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其次, 内生市场通过直接采购、推广应用活动,外生市场通过金融工具支持、 出海竞争政策助力等方式,将下游应用场景同机械装备的设计创新有机结合,增强关键短板环节的协同制造能力,提升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第三, 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部署一批中试验证单元、产线,推动重点机械装备创新成果成组连线、串珠成链。 最后,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贯通、整合整条供应链,实现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 将方案计划在2023-2024年完成的三个目标与前述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结合来看, 长期来讲,方案给出的发展路径能够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行业的供给能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但距离培育机制建立、 政策红利兑现尚有一定时滞, 影响力及成果建议关注后续实际落地情况; 短期来看,政策抓手主要可能集中在对于海外业务需求的推动,以及对于关键环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扶持上。 我们推荐关注(1)目前已经实现产品出海或在海外建厂的全球化经营企业,当出口信用保险、信贷支持及其他支持出口业务等措施落地,它们将是最先受益的;(2)经营高端机械装备整机或核心零部件的单项冠军企业。它们如果实现了对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极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享受到产业集群发展的红利。 风险提示: 国际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落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 核心环节技术无法突破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邮证券-机械设备行业七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点评:政策再发力,加速迈入制造强国-23090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机械设备行业七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点评:政策再发力,加速迈入制造强国-23090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邮证券《机械设备行业七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点评:政策再发力,加速迈入制造强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 9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方案提出, 2023 年至 2024 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 具体目标有:一、力争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 3%以上,到 2024年达到 8.1 万亿元; 二、 重点行业呈现规模稳中有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三、 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 10 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事件点评 本次出台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在“十四五”、二十大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大国间在关键领域的博弈加剧, 对产业链安全诉求提升,国内经济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机械行业后续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增速分别较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加快 0.4 个和 0.8 个百分点,但同时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背景下, 方案中明确的主要目标及具体工作举措与此前针对机械行业及制造业的发展纲要、规划等指导文件相比,结合当下行业发展形势,对侧重面进行了更新调整, 其中有几个亮点值得注意: 一是切实落定扩大内需的战略,提升有效需求。 以往的指导文件中常见地表述为“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目的是形成市场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但本方案中则直接明确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加大对首台(套)机械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打造创新成果持续应用迭代的完整生态。同时,加大对于现代物流交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机械装备需求。 二是政策牵头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去”。 本方案的发起单位中包含了以往机械行业政策范围内不太常见的商务部、海关总署、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 它们将为国内优质企业出海提供诸多便利,包括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支持,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市场;积极发挥“一带一路”作用,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 支持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完善全球品牌服务体系, 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等。不仅如此,还将组织开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品牌会展,搭建高水平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优质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订单。 三是分业精准施策,激发重点行业发展活力。(1)工业母机: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工业母机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针对重点下游完善产需对接机制,鼓励并推动高端工业母机的批量化应用,提高中高端产品出海竞争力;(2) 仪器仪表: 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机器人: 推动组建一批产用协同创新联合体, 产需协同合作攻关,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以重点下游需求带动整机及零部件迭代升级。此外还有对农机装备、基础制造、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医疗装备等细分行业的差异化政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痛点也不尽相同,精准施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全面提升供应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提高产业链供给链韧性及装备数字化发展,重点提升工业母机用丝杠、导轨、主轴,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等专用零部件,高端轴承、精密齿轮等通用基础零部件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着力提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置等高端产品可靠性水平。同时遴选一批处于产业链核心优势地位的“链主”企业,支持其整合产业链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要素禀赋,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纵观此次方案,中心规划仍然在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能力提升,从关键短板环节由点及面、做优做精。 首先, 政府通过对机械行业的细分梳理, 甄选出较为薄弱的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其次, 内生市场通过直接采购、推广应用活动,外生市场通过金融工具支持、 出海竞争政策助力等方式,将下游应用场景同机械装备的设计创新有机结合,增强关键短板环节的协同制造能力,提升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第三, 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部署一批中试验证单元、产线,推动重点机械装备创新成果成组连线、串珠成链。 最后,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贯通、整合整条供应链,实现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 将方案计划在2023-2024年完成的三个目标与前述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结合来看, 长期来讲,方案给出的发展路径能够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行业的供给能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但距离培育机制建立、 政策红利兑现尚有一定时滞, 影响力及成果建议关注后续实际落地情况; 短期来看,政策抓手主要可能集中在对于海外业务需求的推动,以及对于关键环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扶持上。 我们推荐关注(1)目前已经实现产品出海或在海外建厂的全球化经营企业,当出口信用保险、信贷支持及其他支持出口业务等措施落地,它们将是最先受益的;(2)经营高端机械装备整机或核心零部件的单项冠军企业。它们如果实现了对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极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享受到产业集群发展的红利。 风险提示: 国际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落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 核心环节技术无法突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