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乐鑫科技-688018-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AI+IoT蓄势待发-230831

文本预览:
乐鑫科技(688018) 投资逻辑 产品边界逐渐拓展,公司成长动能逐渐恢复。公司长期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已成为全球物联网Wi-FiMCU芯片头部供应商。据公司23年半年报,22年度公司出货量市占率全球第一。随着公司在蓝牙、Zigbee/Thread等通信协议上的拓展,以及计算边缘化趋势对传统MCU等芯片提出更高性能要求,公司产品逐渐由Wi-FiMCU拓展至WirelessSoC。公司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加8.66%,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加2.1%。随着下半年新品发布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拉货以及家电企业营收增速触底回升,看好公司营收增速有望持续改善。 下游应用场景逐渐丰富,AI+IoT带来成长新动能。公司产品覆盖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随着产品性能和规格的提升,产品渗透至车联网、医疗、工控等新兴领域,更契合物联网下游市场长尾、碎片、多样化的商业生态。AI+IoT发展趋势下,物联网设备出货量维持高增。根据IoTAnalytics的数据,2022年全球活跃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为143亿个,2027年数量有望达297亿个,22-27年CAGR达16%。公司积极拥抱产业趋势,已发布的ESP32-S3、ESP32-P4等产品均支持AI应用。 软硬件协同布局,独特生态文化铸就竞争壁垒。下游需求多样化,开发模式开放化,应用市场长尾化成为物联网领域三大核心特点。硬件方面,公司以通用的ESP8266芯片起家,并通过自研RISC-V内核以及扩展通信协议,以契合物联网终端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软件方面,公司自研物联网开发框架,并提供一系列软件开发框架和代码库,帮助客户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契合开发模型开放化的特点。生态方面,以可比公司SiliconLabs为例,22年报中长尾客户占比40%,单一大营收占比不足5%。随着物联网领域逐渐长尾化,中小终端厂商和开发者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看好公司这类具有较高生态社区影响力,平台用户覆盖面广,开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与迭代迅速的厂商有望获得持续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计23-25年收入分别为14.76亿元、19.07亿元和24.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62亿元、2.70亿元,采用PE估值法,给予24年75倍PE,市值为121.4亿元,对应目标价为150.2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控股股东减持风险。
展开>>
收起<<
《国金证券-乐鑫科技-688018-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AI+IoT蓄势待发-230831(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乐鑫科技-688018-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AI+IoT蓄势待发-230831(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AI+IoT蓄势待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乐鑫科技(688018) 投资逻辑 产品边界逐渐拓展,公司成长动能逐渐恢复。公司长期深耕物联网通信领域,已成为全球物联网Wi-FiMCU芯片头部供应商。据公司23年半年报,22年度公司出货量市占率全球第一。随着公司在蓝牙、Zigbee/Thread等通信协议上的拓展,以及计算边缘化趋势对传统MCU等芯片提出更高性能要求,公司产品逐渐由Wi-FiMCU拓展至WirelessSoC。公司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加8.66%,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加2.1%。随着下半年新品发布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拉货以及家电企业营收增速触底回升,看好公司营收增速有望持续改善。 下游应用场景逐渐丰富,AI+IoT带来成长新动能。公司产品覆盖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随着产品性能和规格的提升,产品渗透至车联网、医疗、工控等新兴领域,更契合物联网下游市场长尾、碎片、多样化的商业生态。AI+IoT发展趋势下,物联网设备出货量维持高增。根据IoTAnalytics的数据,2022年全球活跃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为143亿个,2027年数量有望达297亿个,22-27年CAGR达16%。公司积极拥抱产业趋势,已发布的ESP32-S3、ESP32-P4等产品均支持AI应用。 软硬件协同布局,独特生态文化铸就竞争壁垒。下游需求多样化,开发模式开放化,应用市场长尾化成为物联网领域三大核心特点。硬件方面,公司以通用的ESP8266芯片起家,并通过自研RISC-V内核以及扩展通信协议,以契合物联网终端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软件方面,公司自研物联网开发框架,并提供一系列软件开发框架和代码库,帮助客户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契合开发模型开放化的特点。生态方面,以可比公司SiliconLabs为例,22年报中长尾客户占比40%,单一大营收占比不足5%。随着物联网领域逐渐长尾化,中小终端厂商和开发者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看好公司这类具有较高生态社区影响力,平台用户覆盖面广,开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与迭代迅速的厂商有望获得持续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计23-25年收入分别为14.76亿元、19.07亿元和24.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62亿元、2.70亿元,采用PE估值法,给予24年75倍PE,市值为121.4亿元,对应目标价为150.2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控股股东减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