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230830.pdf
大小:2.6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230830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230830
文本预览: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230830(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230830(43页).pdf(4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船舶大周期启动,结构升级利好国内头部船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新造船指数连续 2 年上行,造船业大景气周期已经启动。 从上一轮周期见顶,经历十余年休整后, 造船业景气度已见底回升。 新造船价格指数较 20 年 11 月的历史低点已增长 35%, 四大船型手持订单占比相继触底, 全球头部船企普遍排单至 26、 27年,扬子江、三星等船厂已率先出现盈利拐点。 我们认为驱动这一轮造船大周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 现役船舶平均服役年限约为 28 年,上一轮大周期启动于 1989年,目前已过去 34 年, 退役老船数量将逐年增加; 2) 24 年 1 月起大型船舶将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ETS) , 航运减碳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按照 IMO 制定的2030/2050 年较 2008 年减碳 40%/70%的目标,老船面临强制降速或提前被新能源船型替代的可能, 航运业的环保将进一步推动船舶更新迭代。   世界造船中心正从日韩往中国迁移, 中国船厂高附加值船型接单占比不断提升。 中国造船业崛起于上一轮周期,并分别于 2008 和 2010 年在载重吨指标上超过日本和韩国,但油轮、气体船、 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占比一直较低。 这一状况在本轮周期中已有明显改善, 从 2021 年开始中国新接订单量已超过全球 50%,三类高附加值船型占全球市占率从 16 年的 13%提升至 22 年的 44%,尤其是在难度系数最高的 LNG 船领域, 22 年中国新接订单达到 481 万 CGT( +480%), 创历史新高。 此外, 2015 年中船集团通过收购瓦锡兰填补了国内低速柴油机的技术短板,在本轮船舶新能源化的大周期中确保了全球竞争力。   造船业集中度和进入门槛较上一轮周期提升。 上一轮周期下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造船企业兼并重组成为趋势, 经历十余年洗牌全球造船业集中度相应大幅提升。 全球活跃船厂数量从 08 年的 1023 家下降至 23 年 1 月的 355 家。前十大造船集团拥有全球造船订单份额从 2010 年的 38.9%提升至 2023 年 7 月的 73.5%。 而随着需求的复苏, 造船业正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与此同时,本轮周期由于叠加了船舶新能源化所带来的技术升级,以及中国船厂承接船型的高端化趋势, 行业进入门槛较上一轮周期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根据船舶从接单到交付 2 年左右的时间推算, 年内国内船企将逐步开始享受价格上涨的红利, 由于收入确认机制不同, 扬子江已率先出现盈利改善, 船舶业务毛利率从 22H1 的 13%增长至 23H1 的 18%。 其他造船企业有望在未来相继迎来财务表现的拐点。 我们认为当下仅仅只是本轮周期的起步阶段,新造船价格从底部起来仅上涨了 35%,未来随着造船周期上行,船价上升空间广阔。 标的方面建议关注国内头部船企及核心配套: 中国船舶(600150,未评级)、中国重工(601989,未评级)、中国动力(600482,未评级)、中船防务(600685,未评级)、亚星锚链(601890,未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成本及汇率波动风险; 船舶制造景气度下降风险; 新接订单不及预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